足不出戶買藥 這些坑不要踩
如今,網絡購藥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全國各地藥品,但也存在著許多法律風險。消費者在網絡購藥時應如何“避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案例一線上買藥“代購”“網購”大有不同有些國外藥品、保健品在國內不易購買,于是大量“代購”看準商機聞風而至。夏女士有一家網購店鋪,經營銷售國外現貨商品。該網店訂單快照的“購物須知
如今,網絡購藥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全國各地藥品,但也存在著許多法律風險。消費者在網絡購藥時應如何“避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案例一線上買藥“代購”“網購”大有不同有些國外藥品、保健品在國內不易購買,于是大量“代購”看準商機聞風而至。夏女士有一家網購店鋪,經營銷售國外現貨商品。該網店訂單快照的“購物須知
近期,“防猝死套餐”登上熱搜,網友表示服用輔酶Q10、魚油、葉黃素、維生素D3等保健品可以防止猝死。熬夜人士躍躍欲試,“感覺有救了,續命要緊”。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汪芳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提到,“這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而且盲目服用可能引發代謝負擔。”網傳“防猝死套餐”管用嗎?“這只是一個
疫情期間,家長們對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十分關注。什么是免疫力?藥物、保健品有作用嗎?“免疫力指的是機體抵御疾病的能力。不同年齡組的孩子,免疫水平也不同,越小的寶寶免疫能力越低。”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兒科趙佳偉醫生指出,有研究發現,6歲以下的健康孩子,平均每年會感冒6-8次;剛上幼兒園孩子、家里哥哥
現在網絡渠道銷售的一些所謂天然保健食品,都宣稱可以排毒、減肥、治便秘,吸引了一批年輕人的眼球。但這些號稱食物提取、無副作用的保健品,真的能達到“排毒”效果嗎?“排毒”只是個傳說首先大家要認清的是,在醫學中并沒有“排毒”這一概念,用保健品來排毒減肥通便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的“毒”,大多指的是食物消化
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讓不少人把保健品當成了“續命”、養生、調理身體的“救命稻草”。特別是號稱可以排毒、減肥、治療便秘的保健品,更是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然而,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保健食品真的就安全嗎?醫生提醒,保健品吃不對,不僅給身體的各個器官帶來負擔,還有可能出現內分泌紊亂等健康問題。“排毒”是個醫學“偽概念
連日來的酷暑高溫天氣讓人感覺很不舒適,大家紛紛感嘆今年氣溫尤其高,截至2022年7月13日,已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了35℃以上高溫天氣,有不少地方甚至出現了熱射病死亡病例。熱射病是中暑的一種類型,常發生在強烈陽光下或悶熱環境中,是體內產生的熱量積蓄過多而導致的中暑,表現為高熱、無汗和意識
近年來,保健品詐騙案件屢見不鮮,這些聲稱“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嚴重危害了老人的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今天我們就來揭露常見的“假保健品”有哪些共同特點。#endText .video-info a{text-decoration:none;color: #000;}#endText .video-info
現在網絡渠道銷售的一些所謂天然保健食品,都宣稱可以排毒、減肥、治便秘,吸引了一批年輕人的眼球。但這些號稱食物提取、無副作用的保健品,真的能達到“排毒”效果嗎?“排毒”只是個傳說首先大家要認清的是,在醫學中并沒有“排毒”這一概念,用保健品來排毒減肥通便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的“毒”,大多指的是食物消化
現在網絡渠道銷售的一些所謂天然保健食品,都宣稱可以排毒、減肥、治便秘,吸引了一批年輕人的眼球。但這些號稱食物提取、無副作用的保健品,真的能達到“排毒”效果嗎?“排毒”只是個傳說首先大家要認清的是,在醫學中并沒有“排毒”這一概念,用保健品來排毒減肥通便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的“毒”,大多指的是食物消化
現在網絡渠道銷售的一些所謂天然保健食品,都宣稱可以排毒、減肥、治便秘,吸引了一批年輕人的眼球。但這些號稱食物提取、無副作用的保健品,真的能達到“排毒”效果嗎?“排毒”只是個傳說首先大家要認清的是,在醫學中并沒有“排毒”這一概念,用保健品來排毒減肥通便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的“毒”,大多
左手舉著高腳杯,右手拿著保溫杯;熬最久的夜,敷最貴的面膜;今天燒烤擼串,明天果蔬沙拉……這種一邊損害健康一邊養生保健的生活方式,被網友稱為“朋克養生”。近年來,“朋克養生”在不少年輕人中流行開來。炸雞配紅茶、可樂放黨參、蹦迪戴護膝、啤酒加枸杞……種種看起來擰巴的行為背后,真實反映了年輕人矛盾復雜的心
透明復古的玻璃瓶,配料表里滿是“大補”,還能看到一整根人參……繼“啤酒枸杞”“喝可樂放黨參”等“創意”養生方法之后,近來一種由中藥制作的“熬夜水”在奶茶界異軍突起,它號稱能讓年輕人在熬夜后迅速恢復元氣。這種“熬夜水”號稱功能頗多:祛黃、提亮膚色、防脫發、抗疲勞……年輕人怕什么,“熬夜水”就能治什么,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愛”上保健品。他們一邊高強度工作、熬夜,一邊花重金買保健品,這種行為被年輕人戲稱為“朋克養生”。“朋克養生”的效果如何?年輕人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保健品?不少年輕人“愛”上保健品萬夕然在網上下單了泡腳桶、艾灸貼、抗糖丸和紅參飲料,她26歲,熱衷于嘗試各類養生產品,是朋友圈里“天
不是藥或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到底是啥?膠原蛋白軟糖、含12種維生素餅干、葉黃素果凍、加班熬夜常備護肝軟糖……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千億元市場規模的功能性食品悄然占領市場。多數這類“網紅食品”被商家標注為功能性食品,卻不是經過批準備案、被嚴格監管的有“藍帽子”標識的保健品。既不是藥,又不是保健品,功能性
幾年前,在一次保健品講座上,上海市民于阿婆為病重的老伴買了一份VIP套餐。于阿婆尚有價值1.3萬余元的保健品未提貨時,老伴就病故了。剩余的保健品已沒有用處,但保健品公司就是不給退錢,老人為討回這筆錢四處奔波,6年未果。最終,在檢察機關的幫助下,于阿婆的揪心事得以解決。“我要的公道你們幫我討回來了,你
新華社天津10月29日電(記者王井懷 梁姊)“雙11”臨近,“剁手族”們開始填充起自己的購物車。與以往不同,現在年輕人購物車里的保健品多了起來。記者發現,保健品成為不少年輕人今年“雙11”的必買商品,在此前的重要節日里,甚至超過名牌口紅成為深受情侶喜歡的小禮物。原屬于老年人專利的保健品,緣何成了年輕
如何管住“亂吃藥”秋實路過藥店就進去買藥、家里到處都是藥、身體不舒服了自行服藥……北京豐臺區張女士的這些用藥問題一直困擾著她的女兒,說也不聽,勸也不聽勸,讓女兒很頭疼。老年人亂吃藥所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視——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種“錢多亂吃藥”的怪現象,讓不少年輕人為父母的健康憂心忡忡。(9月22日《北京
【現象】 一個方子吃好多年,被“忽悠”迷信保健品,老年人憑經驗買藥讓子女憂心忡忡【對策】 專家提醒,病情不同,使用藥物也不同,吃藥必須遵醫囑;更不能用保健品代替藥物,以免貽誤病情身體一出現不適,老人就會憑經驗自行買藥,老年人亂吃藥所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視——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種“錢多亂吃藥”的怪現象,讓
2019年1月25日,消費者駱先生(83歲)來廈門市消保委投訴反映:其于2018年12月23日向廈門鑫康博士貿易有限公司購買金龜口服液保健品一盒,價格7990元/盒,每盒含有120小瓶,買一送一,駱先生向對方預付了2000元貨款。后經過了解,獲悉該產保健品沒有商家所宣傳的功效,且價格昂貴。2019年
新生兒在可以添加輔食以后,很多的父母都希望多吃一些對孩子大腦發育和身體健康有好處的食品,那在制作寶寶輔食的時候,可以制作哪一些東西讓寶寶吃了,有利于大腦的發育和健康身體有利的食物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寶寶輔食制作補充營養健康的方法。 具體的方法和解答如下; 豬肝泥蔬菜粥
受訪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保健康復分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歐陽青人老易患病,可能動不動就要跑醫院。但除了主動就診的老人外,還有一部分老人,他們寧愿相信保健品和偏方,非到萬不得已,絕不去醫院。在這些老人看來,平時吃點保健品可延緩衰老、強身健體;有點小
12月3日,民政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出《關于以養老服務名義非法集資、欺詐銷售“保健品”的風險提示》指出,近期一些養老服務機構、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名義,承諾高額回報,以向老年人收取會員費、床位費,欺詐銷售“保健品”等手段,實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非法集資、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外發布《保健食品命名指南(2019年版)》,為保健食品如何命名指明了方向。指南明確提出,保健食品名稱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不得誤導、欺騙消費者。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藥品,也不能替代藥物。因此,按照新版指南的規定,保健食品要“一品一名”,便于消費者識別記憶。保健食品名稱不得涉
民政部近日印發《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辦法》指出,以非法集資或者欺騙手段銷售“保健”產品等詐騙老年人財物的養老機構和從業人員,將被列入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辦法》將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將被列入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情形還包括:超
民政部組織起草的《養老機構基本服務安全規范(征求意見稿)》,日前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該規范除擬規定養老機構應定期檢查防止老年人誤食過期、變質的食品和自備藥品等內容,還特別提出,應防止在養老機構內兜售保健食品、藥品。民政部起草這個規范,可謂擊中要害。養老機構是保健品“坑老”行為的多發區域,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