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日益增多 專家:兒童肥胖危害多 健康關口需前移
中新網杭州8月23日電 近年來一到暑假,各大兒童醫院的內分泌科門診內,前來問診的“小胖墩”家長大幅度提升。如今不少家長對孩子的營養攝入給予極大關注,但這種關注有時會演變成誤區。杭州市兒童醫院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常委桑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兒童肥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除了身心健康方面的影響,肥胖
中新網杭州8月23日電 近年來一到暑假,各大兒童醫院的內分泌科門診內,前來問診的“小胖墩”家長大幅度提升。如今不少家長對孩子的營養攝入給予極大關注,但這種關注有時會演變成誤區。杭州市兒童醫院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常委桑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兒童肥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除了身心健康方面的影響,肥胖
痰濕,主要表現為身體肥胖、身重如裹、肢體倦怠、皮膚油膩、舌體胖大、舌苔滑膩等癥狀。這種體質多由于脾胃功能失調,水液代謝障礙所致。艾灸作為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對于改善痰濕體質、促進濕氣排出具有顯著效果。 痰濕艾灸哪個部位最祛濕 一、胃經 1.豐隆穴是最主要的穴位,無論是從穴性,還是從現代研究,都為祛
“未來可以利用交互界面,讓每個人都能深入了解自身體質,實現全因素、全圖景、全過程的‘中國人體質全景圖’。”12月6日下午,在2023世界5G大會“5G與未來中醫藥發展戰略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這樣期待。此次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的論壇,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及走向國際”
一天喝夠8杯水健康才達標? 因人而異“多喝點兒熱水!”日常遇到些感冒、肚子疼之類的小毛小病,經常會聽到這種建議。“一天要喝八杯水”是一些“健康達人”篤信不疑的養生方法。很多人相信多喝水就能多排毒,多排毒就能更健康,然而這些說法真的正確嗎?喝水越多越排毒?反讓內臟受累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占了人體重
拔罐因其具有祛濕除寒,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成為越來越多人青睞的養生保健項目。特別是真空拔罐,較之于火罐更安全、省事,更適合居家操作。問題來了,您對真空拔罐這種操作方式真的了解嗎?真空罐是拔得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嗎?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大家對真空拔罐的6個誤解。真空拔罐和傳統火罐作用一樣 真
健康養生 | 秋分之后應注意什么?央廣網北京9月23日消息(記者秦立玲)9月23日迎來24節氣的第16個節氣——秋分。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秋分中“分”的意思有二種: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
陣陣秋風吹來,天氣驟然轉涼。此時,濕邪容易乘虛侵入身體,產生咳、痰等痰濕疾病。痰濕要從“津”談起。津是人體的津液,停滯或部分停滯后就會變成濕邪,濕邪停聚變成水,水積聚變成飲,飲凝滯則成痰濕。痰濕的可怕之處在于,它游走身體各處,停滯在哪里,相應臟腑就會出問題。中醫認為,痰濕的產生主要受脾、肺、腎三大臟
“鼾聲響起來,他已進入甜甜的夢鄉…”在文學作品中常常看到這樣的描寫,事實上,孩子如果偶爾有鼾聲,那倒沒有什么,如果經常聽到這種鼾聲,那就應該帶孩子去看病了。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通常造成打呼嚕的原因是因為鼻咽部有病變,堵塞了呼吸道,如:鼻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發炎、鼻中隔偏曲等。其次,舌根下墜、身體
大雪飄飄的嚴冬,為了追求苗條,很多人穿著薄絲襪、單褲、露著腳踝……“美麗凍人”。12月22日就是冬至了,作為養生學上的重要節氣,中醫認為此時節飲食起居都要以“暖”為先,千萬不能凍著。《黃帝內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就相當于天上的太陽,大自然若失去太陽的溫暖,
平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周邊的人說要去醫院“通血管”,主要是清除血管里的雜質及淤血,讓血管更寬敞,讓血液流動更順暢。可是,好好的血管怎么會有雜質呢?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心血管科·心衰中心主任呂渭輝介紹說,人的血管在血液長年累月的流動過程中,由于受不良生活習慣及一些基礎疾病的影響,會逐漸出現雜質堆積并附著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中醫理論認為,五味對應五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五味不僅是五臟的主要營養來源,還能調節相應臟腑。日常飲食搭配恰當,五味調和,可使臟腑、筋骨、氣血得到滋養,有利機體健康運轉。若飲食中過度偏嗜某種味道,則會造成相應臟腑功能的損傷失調,進而誘發疾病。可以說,口味是
天氣越來越熱,身上的贅肉快要藏不住了,很多人的減肥計劃又被提上了日程。談及減肥方式,有的人選擇節食,有的人選擇喝減肥茶,但更多的人開始熱衷拔罐、針灸、埋線等中醫綠色療法。中醫認為,肥胖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大小腸,病機是脾失健運,水液代謝失常,痰濕阻滯,氣滯血瘀。中醫諸如拔罐、針灸、埋線等減肥方法可以通
隨著氣溫逐漸回升,人們經常感到困倦、疲乏、頭昏欲睡……這就是所謂的“春困”現象。但“春困”也有真假之分,辨清真假后才能有的放矢緩解春困。如何辨清“真假”春困?春天陽氣剛剛復蘇,皮膚中的毛細血管逐漸舒張,血液流向皮膚增多,流向大腦的血液量相應減少,大腦處于相對供氧不足的狀態。于是,有保護性的疲倦狀態便
中國睡眠研究會數據顯示,我國超3億國人有睡眠障礙,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失眠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淺、睡中易醒、早醒、睡中多夢、醒后疲乏或缺少清醒感,雖不屬于危重疾病,但卻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妨礙正常生活、工作,長期的失眠還容易導致精神障礙和誘發器質性疾病。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氣血陰陽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