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猝死?過量運動竟如此可怕!
最近成都發生的跑友猝死事件,令人無比心痛。2月18日晚上7點左右,28歲成都知名跑韓冰搶救無效身亡
“知名跑客、健身教練”,“平時身體很好”,這突然的猝死,對所有人來說都只有錯愕與驚嘆,他在微信朋友圈的最后一條消息,還是四姑娘山超級越野跑,“我們完全沒有想到,簡直無法想象”—— 韓冰的姐姐說道。
“他的馬拉松成績還算不錯,一般就是3個半小時左右,有時候還參加100公里的比賽?!?/p>
“17號的時候,他在群里說過話,說自己感冒發燒,從來沒有那么難受過,聞著煙味就想吐。自己以前也沒有發過燒?!?/p>
“他出事應該還是沒有重視,就認為自己身體好?!?/p>
“作為健身教練,他應該是知道感冒不適合大運動量活動,還是自己不重視造成的?!?/p>
“醫生說他死于感冒引起的急性心肌炎。”
每一句話都讓我們無比心痛。
“運動本身會增加心臟負擔,長期運動的人群較普通人群,心臟的負擔比較重,這容易造成心臟肥厚,導致冠心病、心肌炎引發的猝死比一般人群確實要高很多?!彼拇ù髮W華西醫院心內科副教授楊慶表示。
“急性心肌炎一旦發病后果很嚴重,引發的猝死每年都會發生,原因之一是心臟跳動突然增快,心臟無法承受,很容易造成死亡。長期運動的人群更容易出現這樣的事情”。
所以說,運動還是要量力而行,專家表示,“其實我們一直是建議適量運動,馬拉松引發的猝死事件并不少,但很多人往往沒有引起重視,運動過量完全被忽視了?!?/p>
那怎樣才能判斷自己運動過量呢?
既然明確過量運動弊大于利,那么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及時掌握自己運動量是否超標尤為重要。判斷運動是否過量沒有固定的標準,應當因人而異,如果出現以下的反應則要及時引起注意:
1、在運動量較少的情況下,感到疲勞;
2、對運動缺乏熱情,食欲下降甚至運動時感覺惡心;
3、同樣的運動量后,身體感覺很虛,恢復的時間更多,效果也不理想;
4、運動后睡眠質量反而變差,易醒甚至失眠;
5、整天精神萎靡,工作和運動效率低下;
6、身體平衡感下降,伴隨肌肉彈性減小;
7、性欲明顯下降;
8、靜息心率和運動心率都有明顯升高;
9、近一段時間關節等身體部位出現疼痛或突然受傷。
如果運動一段時間后,出現以上其中一項癥狀,就要引起警惕;出現兩項及以上,可能就是運動過量了,應及時減少運動量,重新制定運動計劃。
另外當運動中出現這些危險信號一定要重視!
1、在運動中心跳加速很正常,但出現心慌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如果繼續出現心臟一側的胸部發悶、疼痛,并伴有手指發麻,說明危險升級,必須緩慢減速,向身邊的人求助,前往醫療站就診。
2、如果感覺渾身無力,臉上冒出如黃豆般大小的汗珠,甚至暈厥,說明病情非常嚴重,必須緊急搶救。如果發生心臟驟停,搶救時間特別重要,要在4-6分鐘內進行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讓心臟恢復跳動并供血。一旦錯過這個時間,大腦缺血時間過長,就很可能致死致殘。
那對于我們來說該怎樣合理安排運動量?
運動頻率:對于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群,剛開始可以跑一天休息兩天,或跑一天休息三天,一周不超過3次。待身體漸漸適應之后可將頻率慢慢提高,逐漸可提高至每周5次。
運動時間:新手可以從每次20分鐘開始,隨鍛煉次數增加時間可逐漸增加到30-40分鐘。若以減肥為目的的慢跑可適當延長時間,但不建議運動時間超過1小時。
運動強度:可以根據運動中的心率來判斷運動強度,運動過程中心率一般可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90%,(成年人最大心率=220-年齡,中老年人可減至180-年齡),一般在運動后6-10分鐘內心率可恢復至接近安靜心率,若運動停止10分鐘后心率依然沒有恢復,說明運動量偏大了;跑步時也可根據自己呼吸節奏判斷強度是否合適,如在跑步中明顯感覺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那就是強度過大了,最好的節奏是在跑步過程中還有余力與經過的熟人微笑打招呼。
“不運動不行,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能多也不能少,一定不要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p>
當越來越多的人把運動當做自己的生活習慣時,我們應該更重視自己身體亮的紅燈,更應知曉身體的狀況,每年體檢必不可少。我們運動是為了健康,而不是為了摧毀健康。不要盲目運動。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真正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