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月24日電 記者24日獲悉,為了填補產科和兒科之間的學科缺口,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簡稱:新華醫院)已正式籌建胎兒醫院,打破學科壁壘,推動“胎兒醫學”與“宮內兒科學”深度融合,為婦幼健康事業開拓全新的發展格局。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主任委員、新華醫院院長、新華醫院胎兒醫院院長孫錕教授當日表示,籌建胎兒醫院是進一步聚焦從受精卵至出生后兩歲的生命早期健康,開展胎兒疾病的多學科診斷、治療與研究,推動產科、兒科融合發展,率先建立“胎兒-新生兒-兒童”序貫診療的原創性方案。
在24日舉行的2024上海市醫學會胎兒與宮內兒科醫學專科分會學術年會上,記者了解到,國內胎兒醫學正式作為產科亞學科發展的建議及臨床實踐起源于上海。2009年11月,由在國外接受過正規母胎醫學臨床專科受訓的孫路明教授開設了國內第一個專門為胎兒看病的門診——“胎兒醫學一站式門診”;2010年2月,在當時的衛生部(現在國家衛健委)產科臨床重點專科評審標準中,產科著名專家段濤教授第一次明確提出將產科分為3個亞專科:普通產科,母體醫學,胎兒醫學,為胎兒醫學在國內合法合規發展奠定了基礎。
宮內兒科學是由新華醫院基于兒科學的發展提出并創設的一門新興學科,聚焦起源于宮內的兒科疾病,包括所有胎兒結構、生長發育異常和先天性器官功能缺陷。2021年孫錕院長率先提出“宮內兒科學”概念,以發育源性疾病防治為目的,重點關注從受精卵開始序貫至圍生期乃至全生命周期的胎兒疾病早期預防、篩查、診斷及治療,標志著兒科疾病的診治平臺進一步前移至胎兒期。
產科和兒科雖都關注胎兒健康,但學科間存在一定壁壘,限制了胎兒疾病診療的全面性與精準性。產科和兒科紛紛跨前一步,到底能不能實現1+1大于2呢?“胎兒醫學醫生是患病胎兒的首診醫生及全科醫生,而宮內兒科醫生則是在胎兒平臺上,對患病胎兒進行診治的專科醫生。”新華醫院胎兒醫院執行院長孫路明教授透露,面臨母體及胎兒兩個“病人”,無論是胎兒醫學,還是宮內兒科學的發展,都迫切需要消除學科間、院際間的壁壘,以“母體安全第一,胎兒也是病人”的核心理念為導向,構建“一站式、序貫診治”的臨床診療新模式。
據悉,新華醫院胎兒醫院主體由產科、產前診斷中心,胎兒醫學與宮內兒科疾病診治中心構成,輔以醫院新生兒科、生殖醫學中心、成人學科、兒科及平臺學科,構成對胎兒疾病防篩診治的學科體系。
在3個月時間,孫錕院長與孫路明教授協力將胎兒醫學與宮內兒科的融合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打造多學科診治平臺,實現產科、兒科、影像科、遺傳科等多學科的深度協作。這一平臺打破了傳統診療模式的局限,從胎兒疾病的篩查、診斷,到宮內干預、產后治療及長期隨訪,構建起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真正做到為胎兒健康保駕護航。孫路明教授建立胎兒醫學專病門診,已接診“胎兒異常”300余人次。
孫錕院長透露,胎兒醫院的建設,是基于胎兒醫學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宮內兒科學的創建。這一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上海乃至全國婦幼健康服務的整體水平,為推動婦幼健康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記者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