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媒體報道集采后中選心臟支架短缺,“以前沒錢做手術,現在有錢沒支架”的問題,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以下簡稱聯采辦)近日回應稱,國家組織冠脈支架(俗稱心臟支架)集采結果實施以來,總體進展平穩,價格顯著下降,中選產品供應充足,群眾明顯受益。(9月8日《工人日報》)
聯采辦的回應,用事實證明心臟支架短缺之說不過是一種“猜想”。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選企業已出廠供應中選支架198萬個,達全年協議采購量的1.8倍以上,為醫院實際使用量的1.8倍。出廠供應量扣除醫療機構使用量后,流通和庫存等環節達88萬個。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心臟支架不僅不短缺,而且供應十分充足。
雖然這一猜想毫無依據,但不少人卻被這一說法帶偏了節奏。前不久,華北制藥中標后斷供,收到了藥品集中招采以來的首張“斷供罰單”,此事一度引發廣泛關注。中標藥品斷供的熱度尚在,心臟支架短缺“趁熱打鐵”,就極易再度引發熱議。此外,諸如“心臟支架價格降下來,企業沒有動力”“心臟支架招采模式變了,導致因配送不及時而出現短缺”等說法,容易讓人信以為真,不明就里的人,就可能對心臟支架集采乃至整個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失去信心。
信心不足不僅僅只停留在心理層面,有時還會兌現到行動上。一些公眾對于藥品和耗材集采的理解與配合程度,可能因此而有所降低。此外,診療行為也會受到影響。類似傳聞會促使一些患者力爭盡快做支架植入手術,以免一旦市場缺貨,出現“有錢沒支架”的情況。而大量患者集中要求植入支架,不僅可導致心臟支架臨時短缺,還會催生超適應癥使用或過多使用心臟支架等亂象。
更要看到,心臟支架集采是高值醫用耗材集采的第一單,第一單效果如何,將影響到接下來其他高值醫用耗材的集采,第一步沒有走好,第二步、第三步就會邁得猶豫不決,甚至出現偏差。由此看到,心臟支架短缺猜想不僅影響心臟支架,而且還影響其他高值醫用耗材。不管拋出心臟支架短缺這個話題的初衷是什么,都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對于這個缺乏事實依據的猜想,相關部門需要及時予以糾正,必要時應采取相關應對策略。對于可能出現的不良現象,也要秉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姿態加以防范,尤其要在今后的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招采過程中,做好“中標斷供”的應對準備。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則需提防被此類猜想帶偏節奏、擾亂心緒,該不該放心臟支架,取決于病情需要,而不是市場因素,切莫因這類傳聞而產生焦慮,進而一窩蜂地要求植入心臟支架,作出不利于自身健康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