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這春節就要來了,春節檔的影片大戰也提上日程。最近,島妹發現了一個變化:有的電影院,電影票開場也能退了!
從今年元旦開始,湖南長沙的部分影院擺上了自助退票機。電影開場30分鐘內,觀眾覺得影院環境不好,或者挑了個爛片,這票錢花得不值了,就能在機器上自助退票。服務一出,討論度很高。有人感嘆,終于告別給爛片充錢的日子了;但也有人擔心,這會不會有漏洞?
花上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空出幾個小時的時間,坐在電影院里,誰都不愿意碰上爛片。但很多時候,看電影就像開盲盒,開場之后才能知道好壞。這些年我們有了評分網站,買票之前,會習慣性地上網看眼評分、刷下評價再買票。可親眼見的,畢竟還是和網上聽來的有差距,辛苦攻略再踩了大雷的情況也不少。這時,影院出了“后悔藥”,讓消費者用選擇投票,確實能倒逼行業提升質量。
而從實際來看,這個規則也有問題。對電影好壞的判斷,實際上是個很主觀的事。放給觀眾自主選擇,其實就是“無理由退票”。這會不會招來別有用心的人仗著規則惡意退票?還有觀點覺得,電影作為產品有特殊性。一般商品,無理由退換不影響二次銷售。可電影票一旦開場才退,座位就浪費了。
現在,“電影票開場還能退”這個服務,因為爭議較大已經暫時下線。但它推出后,通過網上的反應就能看出:觀眾對電影產業,顯然還有更高的期待。說到底,一個健康繁榮的市場,離不開消費者持續、積極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