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BNCT設備的技術水平與國外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和生在近日舉行的第五屆醫學物理促進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論壇上說。此次論壇上,多位專家作主題報告,展示了近年來在醫學物理研究助力下,我國腫瘤診療等領域大型醫療設備的研發成果和多種新興放療技術。
近十幾年來,強流質子加速器的發展,帶動基于加速器的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技術進入快速發展期。陳和生認為:“我們要抓住機遇,實現BNCT設備和靶向藥物國產化。”
BNCT是一種結合新型放射與藥物的精準放療方法,尤其適用于治療腦膠質瘤、黑色素瘤等,且具備擴展到多種癌癥類型的應用潛力。與其他放療手段相比,BNCT所需的治療次數更少,可大大減輕病人負擔和醫院壓力。
陳和生認為,研發高效硼中子靶向藥物是BNCT發展的關鍵。要通過構建新型遞送體系、開發新的含硼化合物、探索新型BNCT聯合治療體系等途徑,讓硼中子靶向藥物具備更高的腫瘤聚集比,靶向更多類型的腫瘤。
“未來,我們要使BNCT設備成為普惠型醫療設備,降低造價和運維成本,實現穩定高效運行,治療更深部位腫瘤,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重要貢獻。”陳和生說。
除了BNCT,FLASH放療方法也是論壇上多位專家聚焦的話題。2014年,有國外學者發現,將放療的劑量率提高約10000倍,癌癥組織能照常被殺死,對正常組織的副作用卻會大幅減小。這種現象被命名為FLASH效應,利用這一現象開展的治療被稱為FLASH放療。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吳岱在報告中介紹,FLASH放療是當前物理、化學、生物和腫瘤治療學的重要交叉研究方向,這項革命性技術有可能將1個月的療程縮短至1天。
“電子、質子、光子、重離子的FLASH效應先后被發現,為我國放療高端醫療裝備相關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為我國自主技術創新提供了全新賽道。”吳岱認為,FLASH放療產業前景廣闊,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國應積極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推動相關技術進步,并為我國贏得在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空間分割放療(SFRT)的發展同樣受到關注。傳統放療通過均勻照射整個腫瘤區域進行治療,容易對正常組織造成輻射損傷。SFRT指的是在照射腫瘤區域時,醫學物理師讓放療劑量不均勻分布,從而突破常規放療中正常組織耐受性的限制,有效治療大體積、放射抵抗或復發性腫瘤。
“設備和技術的突破,帶來了放療方法的進步。醫學物理師作為具有理工背景的臨床工作者,可以起到轉化、協同的作用,把臨床痛點變成科學問題,同時把技術突破轉化為臨床應用。”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物理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放療科研究員邱杰在致辭中表示,期待醫理工協同碰撞出的火花,讓更多“中國制造”投入到臨床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