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能測量皮膚“呼吸”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首款能測量皮膚“呼吸”的可穿戴設備。通過分析皮膚釋放和吸收的氣體,該設備提供了一種評估皮膚健康狀況的全新方法,包括監測傷口、檢測皮膚感染、追蹤皮膚水分含量、量化有害化學物質暴露劑量等。該研究發表在9日《自然》雜志上。該設備僅長2厘米、寬1.5厘米,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首款能測量皮膚“呼吸”的可穿戴設備。通過分析皮膚釋放和吸收的氣體,該設備提供了一種評估皮膚健康狀況的全新方法,包括監測傷口、檢測皮膚感染、追蹤皮膚水分含量、量化有害化學物質暴露劑量等。該研究發表在9日《自然》雜志上。該設備僅長2厘米、寬1.5厘米,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記者徐鵬航、顧天成)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糖尿病特醫食品)在北京協和醫院啟動,將推動糖尿病特醫食品領域標準制定和產品研發。這一全國首個糖尿病特醫食品重點實驗室,有望為患者研發出更多“營養又健康”的特醫食品。糖尿病是全球高發慢性疾病。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數據顯示
新華社沈陽11月13日電(記者于也童)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主食?無糖食品可以隨便吃?糖尿病并發癥不會很快顯現?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有關專家對關注度較高的這些問題進行了解讀。科學飲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礎,合理膳食可有效控制血糖。一些糖尿病患者為防止血糖升高選擇每頓飯主食吃得很少甚至不吃。沈陽市第四
記者27日獲悉,在上海舉行的2024年內分泌代謝疾病前沿進展論壇上,一項關于當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調研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糖尿病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不達標。南京鼓樓醫院內分泌代謝病醫學中心主任朱大龍教授接受采訪時表示:“正常血糖值范圍,好比相對平靜的海平面。如果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長期控制不
春天一到,減肥又被不少小伙伴提上議事日程。最近,一種名叫“司美格魯肽”的藥物更是受到追捧。許多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用法,宣傳“躺著就能變苗條”的減肥“神效”。作為一款國內已經上市的藥物,司美格魯肽進醫保了嗎?如果進了,刷醫保卡豈不是還能為減肥省下一筆錢?近日國家醫保局就這些問題作出回應,稱司美格魯肽注
科技日報北京4月7日電 (記者張佳欣)一種電子襪子可以檢測到與糖尿病和血液循環不良有關的不健康走路方式,有望預防足潰爛和截肢。這項研究在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科學大會EHRA 2024上首次提出,將使許多腿部動脈阻塞的糖尿病患者受益。韓國光州忠南國立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表示,糖尿病會影響人們行走的方
科技日報巴黎2月27日電 (記者李宏策)法國科研團隊在巴黎內克爾兒童醫院開展聯合研究,發現了一種血液標記物,可有效預測Ⅱ型糖尿病患者患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近期的《循環研究》雜志上。法國科學家對循環于血液中的一種白細胞群體——單核細胞進行了深入分析。法國糖尿病聯合會發言人、心臟病學家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該病初期癥狀隱匿,病情嚴重時可能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傷甚至失明。由于不同患者病情進展存在較大差異,每位糖尿病患者患DR的風險和時間難以準確預測。如何高效精準診斷DR并評估其進展風險一直是一大難點。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
節日餐桌上,琳瑯滿目的美食,真是讓人垂涎三尺。對于糖友來說,沒有“壞”食物,但有“壞”的吃法。想要享受節日美食,糖友們一定要掌握正確吃法。主食:推薦主食粗細搭配,粗糧與細糧各占一半。肉: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必須有肉,白肉優于紅肉,魚蝦>雞鴨>瘦牛羊>豬肉,每天3兩以內為宜。油:糖尿病患者不僅要吃肉,還
科技日報訊 (洪恒飛 柯溢能 記者江耘)降低用藥頻次、延長藥物效果,糖尿病患者的這一期盼正逐漸成為現實。近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金華研究院顧臻教授和王金強研究員團隊研發出一款長效胰島素制劑。該制劑由胰島素和葡萄糖響應性高分子形成的白色粉末狀復合物制成,通過皮下注射能夠智能感知血糖的波
每年的11月14日為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了解風險,了解應對。”今天就為糖友們介紹這么一對“患難兄弟”,他倆曾在“糖園”結義,每天挖空心思就想著在你身體里發起“糖核大戰”,他們就是——結核病和糖尿病。 北京市疾控中心結核病門診部的副主任醫師徐靜提醒糖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活動性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在最新一期《柳葉刀》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全世界目前有5.29億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3億,每個國家的糖尿病患者人數都會增加。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科學家們調查了1990年至2021年間204個國家和地區的糖尿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并預測了到2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該指南充分發揮現代營養學和傳統食養的中西醫優勢,將食藥物質融入合理膳食中,輔助預防和改善糖尿病。糖尿病和我們日常飲食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面對日益大眾化的糖尿病,我們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飲食才能保證身體健康呢?下面兩篇文章就為大家
一、早上一杯淡鹽水純屬“找事”很多人早上習慣喝一杯淡鹽水,建議最好別這樣做。尤其是對患有高血壓病的老年人,更不推薦。人在夜間睡眠時會消耗水分,也不額外飲水,早晨血黏稠度最高,血壓也不穩定,容易出現各種心臟意外。此時喝鹽水可能讓血壓升高,純屬“找事”。淡鹽水固然有抑菌和補充電解質的作用,但那是在有口腔
控血糖是無數人心頭的煩惱。今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旨在將食藥物質、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提升膳食指導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事實上,不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血糖,減肥瘦身、防痘痘清皮膚、改善餐后困倦狀態、提升腦力效率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控血糖……它的重要性就不用
十余年長跑后,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沖”過了終點線!10月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華領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領醫藥)申報的I類創新藥多格列艾汀片(商品名:華堂寧)上市。這是全球第一款獲批上市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劑類藥物,用于治療成人Ⅱ型糖尿病。它能重塑人體血糖穩態,具有從源頭上實現糖尿
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梗塞、下肢壞死……糖尿病帶來的并發癥令人痛苦不堪,更憂傷的是,它還會誘發認知障礙,例如輕度認知損傷和阿爾茨海默病。有研究顯示,近十幾年來,在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中,患有認知障礙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亟須找到導致糖尿病患者認知障礙的罪魁禍首。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
我國約有心血管疾病患者3.3億,糖尿病患者1.3億,慢性腎臟病患者1.3億,這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三大“過億”的慢性疾病之間還會互相影響。當其中一種疾病控制不佳時,會增加其他器官和系統受損的風險,從而導致整體病情的惡化。糖心腎病 相
肥胖患者往往容易發生2型糖尿因此,運動減肥患者來說,運動減肥是控制血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哪些運動最有利于減肥和控制體重呢?一般來說,運動的強度取決于你的運動目的,減肥需要小強度和長時間,因為它可以消耗脂肪和熱量;高強度運動只會使肌肉越來越發達,這就是為什么有些更苗條,有些更強壯,根本原因是不同的運
有些糖友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平時血糖控制得都挺好,但一到晚飯前測量,血糖就高得邪乎。明明還沒吃晚飯,怎么血糖這么高?其實,這是糖尿病患者的“黃昏現象”。案例回放還沒吃晚飯 血糖先飆升小張盡管年紀輕輕,卻是個有多年糖尿病史的患者,因此他非常注意控制血糖。平時除了按時服用降糖藥,還注意合理飲食,適度增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睡眠不足和睡眠質量差。糖尿病相關的代謝紊亂引起多種組織器官繼發性的生理病理改變,其中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不利影響(包括神經行為與神經遞質異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可能導致睡眠障礙。一般來講,10至15分鐘內可以入睡,且整個睡眠中從不覺醒,醒后舒適,就可以稱之為良好的睡眠。諸如難入睡、睡眠
楊琨是一位“資深”的糖尿病患者,“糖齡”近36年。1985年,年僅9歲的他被確診為Ⅰ型糖尿病。在上世紀80年代,大眾對糖尿病的認知較少,全家人通過買書自學了解糖尿病。回憶起小時候的控糖經歷,楊琨說:“三餐前和睡前都要驗尿糖,18滴班氏液加兩滴尿液,然后用酒精燈燒,燒完了根據顏色判斷血糖高低。”到現在
中新網上海11月14日電 (陳靜 李柔)中國科學院中科科技培訓中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公共衛生醫師分會、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14日聯合發布了《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報告》。據此,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網發生的高危期,且隨著患病時間增長,發生糖網等疾病的可能性越大;在已發現病變的患者中,有將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減輕“甜蜜的負擔”:糖尿病健康管理這樣做新華社記者沐鐵城、田曉航、彭韻佳每年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來自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超1.4億,這意味著我國大約每10個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我
中新網上海11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市衛健委14日披露,此間35歲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21.6%,意味著每5個35歲及以上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知曉率和空腹血糖治療控制率分別為57.4%和25.1%,超過四成糖尿病患者不知曉自己的血糖水平;已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中,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