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降低失明風險,糖尿病患者確診后應定期做眼底檢查
為降低失明風險,糖尿病患者確診后應定期做眼底檢查“有30%-40%的視力損害是由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慢性病造成的。”6月6日,全國愛眼日,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寧利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線訪談欄目中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已進入人口
為降低失明風險,糖尿病患者確診后應定期做眼底檢查“有30%-40%的視力損害是由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慢性病造成的。”6月6日,全國愛眼日,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寧利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線訪談欄目中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已進入人口
中新網北京6月5日電 (記者 杜燕)胰島素的發現,開啟了挽救生命的旅程。今天,致敬胰島素發現100周年媒體交流會暨2021“健康中國E起來”糖尿病科普活動在北京啟動,與會嘉賓共話健康中國行動之糖尿病防治專項行動。自1921年起,胰島素歷經百年創新,成為人類抗擊糖尿病的重要武器。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
中新網拉薩4月1日電 (記者 趙延)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雪域健康基金管委會主任、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靖4月1日介紹,日前,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陸域’同行傳健康——關愛糖尿病患者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北陸藥業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雪域健康基金捐贈102余萬盒降糖藥——迪北格列美脲片,旨在關愛中國偏遠、欠發
中新網上海3月30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糖尿病患者人數眾多,防控形勢嚴峻。記者30日獲悉,“2021·基層糖尿病管理專項之健康控糖行動”正式啟動。2020年全年,已有2200多名首席醫師參與培訓了30800名全科醫師,超過66000例血糖不達標的患者獲益。基層
中新網上海3月10日電 (記者 陳靜)糖尿病是嚴重影響中國民眾健康的公共問題之一,糖尿病并發癥帶來的危害,也影響勞動力質量水平。記者10日獲悉,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方來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候任主委、北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立新,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助理、綜合辦公室主任蔣煒等專家共同呼吁:建立糖
新華社青島3月3日電 題:王友清:為糖尿病患者裝上“智能胰臟”新華社記者張旭東剛剛過去的寒假,山東科技大學教授王友清幾乎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他想早日讓糖尿病患者用上“智能胰臟”。他研制的“智能胰臟”能根據患者血糖動態變化,實時調節胰島素注射速度。王友清并不是醫學專業出身,他本科是在山東大學讀的數學專
60歲的王大爺,患糖尿病長達十年。入冬以來,王大爺經常感覺自己下肢冰涼,有時還有點麻木,夜里難以入睡。于是,每晚睡覺之前,家人會貼心地為王大爺沖上熱水袋。前不久,王大爺發現小腿上出現了很多小水皰,自己用手將其擠破后涂上碘伏,幾天過去了,卻遲遲不見好,傷口還有感染的跡象。感到不對勁的王大爺,趕緊來到醫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 要規律作息,保持樂觀情緒給您提個醒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因心腦血管疾病就診的患者相對較多。有關專家提醒,要加強預防意識,規律飲食起居,保持樂觀情緒。為何冬季心腦血管疾病多發?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科主任楊清說,冬季天氣寒冷,血管收縮,人們活動量減
腳被比喻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因為它跟很多身體器官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身體的許多疾病在腳上都有表現,如8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會有足部畸形;長期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引起足部破潰;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足趾腫脹疼痛常常是最早的發病表現。然而,許多小伙伴不太在意足部健康,也因此忽視了腳向我們發出的健康預警
臨床工作中,我經常遇到咀嚼能力不好或者有消化問題的患者,這時候我會向他們推薦一種食物——藕粉。藕粉是以蓮藕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粉末,其營養豐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很容易消化吸收,尤其適合咀嚼吞咽功能差或腸胃消化功能特別弱的人食用。藕粉的升糖指數只有32.6,比很多全谷雜糧都低,所以對血糖的影響不大,糖尿
目前,強化控制血糖的觀念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如何降低高血糖。然而,隨著血糖的達標,也增加了低血糖風險,以下4類人要尤為注意。1.糖尿病病程超過15 年,特別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隨著生理功能的減退,老年糖尿病患者體內的升血糖激素逐漸減少,在血糖下降時不能及時有效地調節血糖,更易低血糖。2
近年來,隨著人們不良生活以及飲食習慣形成,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大,使患有甲狀腺亢進及糖尿病患者人數增多,并且逐漸年輕化。糖尿病有時在體內甲狀腺分泌的激素過多,影響體內的代謝功能情況下也會發生,甲亢會使糖尿病患者癥狀加重,引起酮癥酸中毒。兩種疾病互相影響,加重患者的病情,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治療上首先
11月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宣傳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旨在強化護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進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發現與干預,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國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為9.7%~11.6%,糖尿病患病人群約1.1億。2017年,我國糖尿病化死亡率為10.25%
營養行動 糖尿病的10個飲食誤區 你錯了幾個?◎阮光鋒11月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宣傳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旨在強化護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進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發現與干預,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國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為9.7%~11.6%,糖尿病患病人群
中新社武漢11月14日電 (記者 閆曉虹)11月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業內專家14日在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全國基層醫療機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培訓項目啟動會上表示,糖尿病正威脅著國人健康,糖尿病眼部并發癥等也不容小覷。中國醫療機構正積極提升眼健康管理。與會專家介紹,糖尿病可引發視網膜病變、白內障
中新網西寧11月14日電(文思睿)“糖尿病是嚴重危害民眾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嚴重的致盲性并發癥。”西寧愛爾眼科醫院CEO李曉屏14日在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俱樂部揭牌儀式上說。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當日,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與西寧愛爾眼科醫院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 張尼)今天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全世界每6秒鐘就有一個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糖尿病這一“無聲的殺手”已經嚴重危害民眾健康并給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資料圖:民眾在某醫院門診樓內排隊掛號。 中新社記
中新網上海11月13日電 (陳靜 胡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彭永德教授1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總結了“中國式血糖”的三大特點:胰島損傷早、餐后血糖高、標準治療晚,并呼吁糖尿病患者要加強胰島素起始治療和長期規范治療意識。他說,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是過高的血糖會引起多種慢性并發癥,最后導致多種
夏日炎炎,許多人都會選擇用冰啤酒搭配辛辣開胃的食品,度過酷熱難耐的苦夏。殊不知,在味蕾得到滿足的背后,一個健康殺手也在悄然靠近。由于長期食用辛辣油膩食品,膽固醇沉積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會嚴重威脅我們的血管健康。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病。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消除以下誤區,才能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中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有不少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老年癡呆等認知方面的問題。不少糖友表示疑惑,這糖尿病咋還成了會“上頭”的疾病?臨床研究表明,糖友老年癡呆風險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腦血管病變。糖尿病既可影響腦內大血管,也可以累及腦內小動脈及微血管,導致血管
1、誤區1:吃碳水化合物容易發胖近年來很多人認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會使人發胖,如米飯、面制品、馬鈴薯。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過剩。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三類產能營養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過剩。1g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在體內可產生約17kJ(4kcal)能
寒冷的冬季是疾病的高發季節。對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患者來說,寒冷會加重疾病。其實,糖尿病患者過冬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寒冷或成其他疾病的導火索因為糖尿病患者缺乏胰島素,肌肉攝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導致身體產熱不足,病人怕冷。且受到冷空氣刺激,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還會導致血糖升高。加上
德國糖尿病協會專家指出,至少每兩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個患有皮膚病。持續瘙癢和慢性真菌感染會加重糖尿病病情,應及時進行治療。德國糖尿病協會主席莫尼卡·科勒爾說:“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有30%—70%患有皮膚病學癥狀和疾病。”糖尿病與皮膚密切相關,超過50種皮膚疾病與代謝性疾病有關。疾病為何相互影響的原
曾經被稱為“成年型”的Ⅱ型糖尿病近年來有低齡化、幾何級化發展的趨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干預顯得尤為重要。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郭輝,就如何科學防治糖尿病進行熱線解答,以下為部分精彩內容摘錄:問:我前兩年血糖偏高,這兩年一直注意飲食和鍛煉,現在的血糖是正常值,這算是逆轉了嗎?郭輝:有
11月12日,福建省消委會、福州市消委會發布《現制現售奶茶開展比較試驗》,本次比較試驗選取福州市20家現制現售奶茶店40件樣品,樣品主要針對銷量較大的珍珠奶茶,購買樣品規格均為大杯。比較試驗結果表明,都可、快樂番薯等4款奶茶一滴奶都沒有;小確茶、奈雪の茶、益禾堂等14款無糖奶茶糖含量超過建議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