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意味著著三伏天的結束,人們也要真正的迎來秋天了。出伏后,晝夜溫差增大,在三伏天期間的養生保健方法就不是都適用了,那么出伏后該如何養生呢?
如何養生
穿衣:面對早晚溫差大的天氣,建議大家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會降低晝夜溫差的天氣對身體的刺激,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相對降低。不過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護好脖子、后背、腳部等這些血管豐富的地方。
喝湯:陰虛質保養的重點節氣開始了,此時濕度宜,溫度降。滋陰的老鴨湯,銀耳湯可以喝起來了,最簡單的白米湯也可以滋陰潤膚。
運動:秋季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于老年人來說,運動以“不累”為宜。因為這個季節中午室外天氣仍然炎熱,要避免這個時間段外出活動,所以運動時間可選在早晚。
睡覺: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尤其是老年朋友容易產生睡眠不足的現象,所以出伏以后,大多數人容易感到疲乏。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建議大家忌熬夜,養成早睡的生活習慣。
出伏養生的注意事項
一、不能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建議前往正規醫院,咨詢專業醫生后,根據體質對癥調理。
二、不能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是補品中的良劑,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建議做好葷素搭配,營養一定要均衡。
三、不能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四、不能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芹菜有助改善高血壓;多吃蘿卜有助于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等。
五、不能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