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年病學會委員于俊敏指出,以下7個小動作符合中國傳統醫學的養生原理,且簡單易做,如果能長期堅持,必定能看到身體的變化。一起看看你能堅持下來幾條?
中國老年病學會委員于俊敏指出,以下7個小動作符合中國傳統醫學的養生原理,且簡單易做,如果能長期堅持,必定能看到身體的變化。一起看看你能堅持下來幾條?
遠眺(供圖/視覺中國)
1、遠眺
遠眺有助于眼肌放松,等同于給眼睛做養生操。具體方法是:在自家陽臺或登上山峰,有規律地轉動眼球和平視遠處的樓頂、塔尖等景物。可以在遠眺時轉動眼球,眼動頭不動,旋轉運目10圈。
2、打哈欠
這個動作,可通過面部神經的反射刺激大腦,使大腦盡快清醒。張大嘴巴與閉合嘴巴,能使面部40多塊肌肉有節奏地運動,防止中老年人面肌萎縮。而且張合嘴巴可使咽喉部得到活動,保持耳咽管的通暢,使中耳內外的壓力維持平衡,防止老年人耳聾。
另外,打哈欠時,一種叫做氧化氮的物質會進入大腦,它能控制呼吸,給陰莖輸送必要的能量。尤其是清晨起床時,男性身體仍處在半睡眠狀態,此時伸個懶腰,同時張大嘴巴打個哈欠,既可以讓腰部得到鍛煉,讓身體素質在一日之晨就得到提升。
具體做法是:早晨起床后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將嘴巴最大限度地張開,向外哈一口氣再閉合起來,合嘴時輕輕叩擊牙齒。
3、轉脖子
長期的不正確姿勢易導致相關組織增生、損傷并最終導致頸椎病。很多人鍛煉時喜歡一圈又一圈地搖脖子,以為這樣能預防頸椎病,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晃動有可能產生頭暈、惡心、疼痛等癥狀。
此外,不少老年人從電視、報紙上學習做頸椎操,認為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頸部韌性。殊不知,頸椎病較重的以及椎動脈型和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不宜做頸椎操,老年人也同樣不宜做這項運動。
鍛煉頸肩的正確方法是分幾個方向慢慢轉,即低頭、仰頭、左轉、右轉。建議老年人想鍛煉頸肩,可以兩手伸直上舉,舉到最高處時用一下力,然后胳膊向后背伸,慢慢下移。這個動作對長期坐辦公室的人也非常有效,因為頸部肌肉連著肩部,活動了肩部就等于同時鍛煉了頸部肌肉,而且這個動作比較舒緩,它包括了瑜伽和八段錦的動作,不會突然扭動椎動脈,對頸椎也十分安全。
4、踮腳尖
久坐后,最好做一次“踮腳”運動,使下肢血液回流順暢,不僅可避免下肢酸脹和麻木,也可以消除突然站立而發生眼前發黑、頭腦發暈的現象。踮腳尖可讓血液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人的心臟、心血管健康,還能防止靜脈曲張。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損傷膝蓋,這對很多膝關節不是很好的老年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鍛煉方法。
推薦三種“踮腳尖”方式。
踮腳尖走路。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復幾組。速度可自我調節,以感覺舒適輕松為宜。初始練習者可以扶著墻,熟練以后就不用借助外物了。同時用足跟走路可練小腿前側的伸肌,行百步,可以疏通足三陽經。腳尖和腳跟交替運動可祛病強身。老年人則應注意安全,以免站立不穩而摔倒。患有較嚴重的骨質疏松癥的人最好不做。
坐著踮腳尖。膝蓋與大腿保持水平,可將兩個礦泉水瓶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每次踮30-50次,速度自我調節。
躺著勾腳尖。臥床休息時,兩腿并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如果感覺小腿不舒服,就停下來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自我調節。
中國老年病學會委員于俊敏指出,以下7個小動作符合中國傳統醫學的養生原理,且簡單易做,如果能長期堅持,必定能看到身體的變化。一起看看你能堅持下來幾條?
5、捏耳朵
耳為腎之外竅,通于腦,是全身經絡匯集之處。經常摩耳,可以疏通經絡、流通氣血、平衡陰陽、增強聽力,祛病養生。更重要的是還能實現性保健,具體做法:
○按全耳。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后,向后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復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按耳窩。先按壓外耳道開口邊的凹陷處,此部位有心、肺、氣管、三焦等穴,按壓15-20下,直至此處明顯的發熱、發燙。然后,再按壓上邊凹陷處,此部位有脾、胃、肝、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穴,同樣來回摩擦按壓15-20次。
○提耳尖。用左手繞過頭頂,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處。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該處充血發熱,每次15-20次;同樣用右手繞過頭頂,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處。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該處充血發熱,每次15-20次。
○拉耳垂。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發熱發燙。耳垂處的穴位有頭、額、眼、舌、牙、面頰等穴。
6、握拳頭
從古到今,握力都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則說明越健康長壽。《諸病源候論》講,“握固兩手,如嬰兒握,不令氣出”,意思是指握拳能保護體內正氣、抵御外邪。五禽戲的“猿摘”及八段錦的“攢拳怒目”等招式中均有握拳的動作。現代研究也表明,手指越靈活,頭腦越不容易“生銹”。倫敦大學整合近50年來對握力的研究報告顯示,握力是有效地長壽特征,而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
具體做法是:翹起手腕,五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從前向后旋轉手腕,并順勢握拳。握拳有兩個動作要點:一是旋轉手腕,二是中指點按勞宮穴。這是因為手腕處有手太陰肺經等多條經脈的原穴,通過旋轉手腕,能夠刺激各個原穴,起到強化相關臟腑功能的作用。其次,握拳時中指正好落在掌心的勞宮穴上。中醫認為,勞宮穴屬于心包經的一個穴位,點按勞宮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降肝火的作用。平時我們可以邊走路邊練習握拳,注意先運腕,然后握拳點按勞宮穴3-4秒鐘,重復動作。
7、咽唾
中醫認為,唾液充盈,緩緩咽之,能潤五臟,養肌膚,使人長壽。下面為大家盤點下唾液對人體養生的8大功效:
消化作用:唾液能把嚼碎的食物“捆綁”成一個個“食團”,利于吞咽。同時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把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不僅讓人感覺到甜味,還讓食物在口腔中就進入了消化過程。
消炎作用: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和分泌型免疫蛋白球A等抗菌成分,能抑制或消滅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及葡萄球菌等,從而預防牙齦、口腔和咽喉發炎。
清洗作用:平均每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可達1000—1500毫升。人的口腔中會積存食物殘渣,給細菌繁殖創造條件。唾液在口腔內不斷流動,就相當于對牙齒進行及時清洗,從而保持口腔的清潔與健康。
護齒作用:唾液所含的鈉、鉀、磷酸、鈣、蛋白質、葡萄糖等營養成分能維持口腔酸堿度,調節pH值。牙齒表面琺瑯質的溶解和沉積是個動態過程,唾液中的鈣離子、磷酸根離子和氟離子等在保護琺瑯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療傷作用:荷蘭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唾液中的富組蛋白能顯著地縮短傷口愈合時間。因此,在突然受傷、清洗不便的情況下,可以在傷口上涂些唾液。
抗癌作用: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唾液能消除致癌物所產生的超氧自由基。唾液的消毒過程不僅在口腔中,還會在胃里持續30分鐘。每口食物咀嚼30次,可使唾液與食物充分混合,自由基得到最大程度的清理,抗癌效果最佳。
美國喬治亞大學曾有科學家做實驗,將人體口腔中分泌出的唾液加入亞硝基化合物、黃曲霉素和苯并芘等強致癌物,以及煙油、肉類燒焦物、焦谷氨酸鈉等可疑致癌物中,其細胞的變異原性在30秒內完全喪失。從實驗中得知,唾液含有過氧化物酶,可使致癌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所以起到抗癌作用。
檢測作用:科學家可利用唾液樣本檢查病人體內的藥物含量。用唾液代替血液樣本檢查艾滋病也開始應用到實踐中。目前,科學家還在研究通過唾液檢測糖尿病、心臟病、癌癥等疾病的方法。
抗衰作用:唾液中含有一種能使人保持年輕的“口水腮腺激素”,能使人聰明、齒堅、肌強,這樣即使人到老年也會紅光滿面,不減青春活力。
具體方法是:嘴唇微合,全身放松,用舌攪動口齒,一般是圍繞上下牙齒運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依次輕輕攪動各36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后用舌尖頂住上腭部1-2分鐘,促使腮腺、舌下腺分泌唾液,待口中唾液滿時,鼓腮含漱36次。漱津后,將口中津液分3小口咽下。
本文綜合:生命時報,三九養生堂、廣州日報、健康時報、光明網、尋醫問藥網、新華網等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