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Medical Mall引起了人們對共享醫療話題的熱議。浙江省衛計委批復了杭州江干全程國際Medical Mall的醫療資源共享模式,這意味著,聚集在Medical Mall內的多家診所不僅可以共享商場的客流,還可以共享檢驗、病理、超聲、醫學影像、藥房、手術室等醫療資源。
其實,專科門診在商圈內布局已不是新鮮事,但大批醫療機構集聚在商業中心仍鮮少。
盡管可以實現品牌集聚和資源共享,但要在全國推廣這種新業態并非易事。Medical Mall的發展需要支付方的強力推動,同時,中高端客戶群體和診所資源也是限制Medical Mall在全國發展的主要因素。
品牌集聚資源共享
“我們在杭州布局線下實體機構時遇到了一些困惑,覺得在外面設置一個診所,資源比較少,很孤單,后來到Medical Mall進行考察,他們非常歡迎我們這些品牌專科門診進駐。”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了在杭州全程國際Medical Mall開設診所的經歷。
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后,張強醫生集團下屬思俊外科診所正式落戶全程國際Medical Mall,頗有意思的是,了解過程中,張強發現在Medical Mall中還聚集了很多熟悉的專科醫療機構,“Medical Mall中大概一半的專科醫療機構品牌創始人都是我的醫生朋友,大家正好湊在了一起。”
通過引進較為領先的品牌專科醫療機構,Medical Mall實現了在醫療資源上的集聚,對患者形成一定的吸引力,而“購物+醫療”的業態也可以為醫療機構聚集客戶資源,在商業基礎上,為醫療機構篩選出有消費能力和需求的目標群體。
“這是一個三贏的過程,對醫療機構來說,商業和醫療的結合在人流效果上有很大的集聚;對商場來說,醫療資源集聚可以更好的幫助服務客戶;對客戶來說,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得到優質服務。”唯兒諾兒科首席市場官胡永榮對Medical Mall業態如此評價。
思俊外科診所(張強醫生集團供圖)
除了客流共享,醫療資源共享也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降低醫療機構運營成本。“以前一個獨立的醫療機構必須有自己的藥房、檢驗科,甚至手術室,申請一個醫療機構的成本很高,并且對醫療資源會有比較大的浪費,因為不可能天天有化驗,天天要配藥。”張強介紹,而在Medical Mall中,專業醫療檢驗機構的進駐以及手術室的設置,可以使專科診所專注“做自己擅長的事”。
杭州Medical Mall中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大型綜合三甲醫院也參與其中。去年9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與項目方達成合作,在Medical Mall內建設邵逸夫國際醫療中心。
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認為,公立醫院參與Medical Mall建設的原因在于VIP服務的加大,有尋找新場地的需求。“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取消,需要尋找新的收入來源,特需就成為一個新的收入來源,肯定會把這部分病患人群轉移到Medical Mall中來。”
全國推廣仍有難度
杭州Medical Mall打開了醫療商場業態的大門,但全國推廣仍存困難。
“中國醫院內部,住院部分是利潤中心,門診更多是為了住院來提供服務,這跟美國正好相反,美國住院部分是成本中心,他們希望把住院病人導到門診去。”趙衡介紹,在美國的醫療控費體系下,醫院需要控制病人出院后30天內再入院的需求,同時,醫保支付方要降低因患者排隊時間過長而選擇急診所造成的費用壓力,因此共同推動了院外體系內尋求更多門診機構合作機會。
據了解,目前在Medical Mall進駐的專科診所以商業保險和自費用戶為主要客戶群。“在杭州我們可能會去嘗試開放醫保,但我們還是以商保和自費客戶優先。就唯兒諾在全國來說,商業保險客戶占比30%-40%,門診醫保全部沒有開放。”胡永榮介紹。
同時,為保證服務質量和對客流的吸引力,Medical Mall引進的大多為高端專科醫療機構,而在全國范圍內,高端診所資源的進駐目標仍然是一線城市和二線發達城市,這也給Medical Mall大面積推廣造成一定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