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的疾病在中年或者是老年中出現的比較多,有腰椎間盤的人群也會出現腰腿痛等等的癥狀,那腰椎間盤突出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什么程度的腰椎間盤突出應該做手術來恢復呢?或者腰椎間盤突出應該做什么樣的運動?能不能緩解疼痛,對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腰椎間盤疾病的判斷癥狀和日常調養預防注意事項。
具體的方法和詳細的步驟如下;
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是由于腰部椎間盤髓核向后突出,壓到了支配腿部的神經,造成了相應腿部支配區域的癥狀,如疼痛、麻木、無力甚至大小便障礙,按嚴重程度逐級遞增。它們可能同時伴發,也可能一開始就出現麻木癥狀,而僅出現一次性疼痛,但它們的恢復效果是不同的。以手術治療為例,疼痛癥狀術后即刻就會減輕80%~90%;麻木癥狀會在術后半年到一年內逐漸減輕,但可能會殘留一小塊麻木區;下肢無力癥狀可能需要3~4年才能部分恢復;最嚴重的大小便障礙術后能不能恢復不一定,所以一旦出現下肢癥狀,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評估、治療。
核磁共振可以明確顯示突出的節段、間盤的退變程度、髓核的突出方向、神經的受壓部位等重要信息,是目前腰椎間盤突出最佳的檢查方法。雖然核磁共振可以很好地顯示含水量高的間盤、神經等重要結構,但對鈣化組織卻“視而不見”。因此,如果需要手術治療,患者一般還需要檢查腰椎CT。
日常生活中注意調養和預防腰椎間盤;
注意坐姿。很多學生或者白領都是常年伏案學習或工作,一旦坐姿不對,如弓腰駝背,就容易患上腰椎間盤疾病,所以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坐姿,一般為端坐最好,上身挺直,同時應注意椅子不能過高。另外,還要避免高枕和窩著看電視、看書、玩手機等
勞逸結合。很多人往往一忙起來,就忘了休息,坐著坐著身體就不自覺彎下去,這樣久而久之,對脊椎傷害很大。一般坐一會,為了緩解疲勞,應該站起來舒展一下,讓身體自然放松。
加強鍛煉。平時我們應加強腰背肌訓練,增加脊柱的內在穩定性,長期使用腰圍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鍛煉,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縮帶來不良后果。如需彎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減少對腰椎間盤后方的壓力。
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的一些癥狀,比如說疼痛麻木無力,在日常中可以通過嚴重的直接手術來進行恢復,我們在每天面對電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我們的坐姿,要勞逸結合,還要加強鍛煉,避免得到頸椎腰椎間盤突出的癥狀,本次講解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疾病的問題發現和日常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