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國新辦就《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出席會議并介紹相關情況,提及在4月18
6月28日,國新辦就《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出席會議并介紹相關情況,提及在4月18日中央深改組第三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審議了《意見》,就貫徹落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近日《意見》已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8個部門印發實施。
曾益新稱,在前期起草文件的過程中,國家衛計委同步開展了短缺藥品的監測分析工作,目前梳理出了約130種臨床易短缺藥品清單,分類明確了定點生產、協調應急生產、加強供需對接、完善短缺藥品儲備、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健全罕見病用藥政策等6項應對措施。
此外,近段時間國家衛計委會同工信部、國資委、食藥監總局等部門,已經一攬子解決了近50種清單內藥品的短缺問題。
藥品短缺是一個全球性難題。
在會上,曾益新分析認為,目前我國藥品短缺問題主要是臨床必需的藥品供給質量和效率不高,供應保障政策不夠細化、相關環節銜接不夠順暢,部分藥品臨床供應緊張的情況時有發生,影響了患者用藥、危及群眾健康。
曾益新稱,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
按照中央總體部署,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送審稿。
經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后,在4月18日中央深改組第三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審議了《意見》,就貫徹落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近日《意見》已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8個部門印發實施,詳細內容大家可以查閱文件。
曾益新在會上介紹了《意見》兩個方面的突出特點:一是強調問題導向,增強人民群眾改革獲得感;二是強調建立長效機制,注重會商聯動,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
首先通過監測發現苗頭性問題。在目前每個省份布局不少于15個監測哨點的基礎上,聯通藥品研發注冊、生產流通、采購使用等重點環節,逐步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監測網絡體系和預警機制。
綜合分析我國疾病譜變化、重點人群臨床用藥需求、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需求、藥品及其原料藥生產審批等情況,合理界定臨床必需藥品短缺標準,建立國家、省兩級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制度。
根據短缺原因、短缺程度、影響范圍等情況,及時啟動國家或省級應對機制,定期公布相關信息。
曾益新表示,在起草文件的過程中,我們同步開展了短缺藥品的監測分析工作,目前梳理出了約130種臨床易短缺藥品清單,分類明確了定點生產、協調應急生產、加強供需對接、完善短缺藥品儲備、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健全罕見病用藥政策等6項應對措施。
近段時間會同工信部、國資委、食藥監總局等部門,已經一攬子解決了近50種清單內藥品的短缺問題。
此外,長效機制主要是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工商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組成國家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突出跨領域、多部門的政策統籌、協作配合、有效聯動,我們已經擬訂了具體明確工作規則和任務分工。
國家層面重點圍繞國家級短缺藥品清單內品種,組織開展短缺藥品及其原料藥生產供應保障能力評估,研究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重大政策和制度,協調解決跨省短缺問題。省級主要是建立相應會商聯動機制,綜合評估轄區內藥品短缺信息和應對建議,統籌解決局部性短缺問題,及時分析、處理、上報短缺信息,增強綜合應對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曾益新還稱,國家衛生計生委將會同相關部門在文件發布后,確保文件精神和各項措施得到落實,力爭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