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女性都經歷過痛經,尤其是年輕女性的原發性痛經。痛經的治療通常通過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事實上,按摩對痛經也有很好的療效,沒有副作用,簡單易行。
1.敲打腰骶部
按摩方法:用雙拳以適中的力量輕輕敲打后腰和骶骨,速度均勻,左右交替,以100次/分頻率敲打至微熱。
功效:中醫稱月經為天桂,其實是腎精,腰是腎之府。因此,敲打腰骶部可以補腎填精,達到止痛調經的效果。
2.揉太沖穴
按摩方法:用左拇指腹揉右太沖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間隙中點),有酸脹感,1分鐘后換右拇指腹揉左太沖穴1分鐘。
功效:中醫認為,"太沖脈盛,現在月事"。太沖是肝經絡中最重要的穴位,對女性月經不規律也非常有效,痛經女性有不同程度的肝郁氣滯,導致疼痛,揉捏穴位有疏肝氣止痛的作用。
三、摩擦小腹
按摩方法:雙手疊放在小腹中間,慢慢輕輕地按摩腹部,頻率控制在每分鐘10次左右,直到小腹有熱感為宜。按摩腹部5分鐘后,雙手從后向前單方向按摩小腹兩側,方向向向腹股溝,以透熱為度。
功效:小腹是子宮所在地,摩擦小腹可促進小腹微循環,調經止痛。
4.點揉子宮穴
按摩方法:子宮穴位于下腹部,臍下4寸,中極側3寸。刺激子宮穴是女性生殖器的直接調理方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
5.按三里
按摩方法: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3英寸,脛骨前脊外側水平手指,拇指腹部輕輕揉足三里穴,酸膨脹。宮冷痛經可用艾條懸灸。
功效:"經常按三里比喝雞湯好"的通俗說法廣為人知,特別是對于氣血不足的體弱女性,點按足三里具有補益氣血、暖宮調經止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