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需要多長的玩耍時間
孩子只有每天都運動,才能發展出強壯和健康的骨骼、肌肉及良好的感覺系統,為將來發展出更高水平的身體機能和思維能力奠定基礎。《讓孩子去野》的作者安吉拉·J.漢斯科姆是一位兒科作業治療師。她在書中積極倡導戶外玩耍,認為戶外玩耍有助于兒童形成真正身心平衡的童年。漢斯科姆指出,現今社會中,有太多孩子錯過了教室
孩子只有每天都運動,才能發展出強壯和健康的骨骼、肌肉及良好的感覺系統,為將來發展出更高水平的身體機能和思維能力奠定基礎。《讓孩子去野》的作者安吉拉·J.漢斯科姆是一位兒科作業治療師。她在書中積極倡導戶外玩耍,認為戶外玩耍有助于兒童形成真正身心平衡的童年。漢斯科姆指出,現今社會中,有太多孩子錯過了教室
經過一個暑假的休養,不少孩子都沒有逃出“每逢假期胖三斤”的魔咒。秋高氣爽,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節!家長應該如何為孩子挑選適合的運動項目?多大的運動量、運動多久才算達標?別急,今天就來跟隨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學一學孩子們的身體活動到底該如何開展。給孩子量身打造運動方案運動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國家衛健委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體重管理,促進群眾健康有關情況。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表示,“體重管理年”活動將“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體重精準管理水平”作為重點內容,提出對于學生、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等五類重點人群管理的策略和措施。一是學生體重管理,重點是培養兒童青少年
健走越來越成為大家樂于選擇的健身方式。雖說我們每天都在走路,但健走和溜達可是兩碼事兒。只有走得科學,才能獲得最大的健康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損傷。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預防與控制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分享下健走的要領。健走對行頭也有講究有規律地進行健走,既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骨質疏松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計劃在全國多地的多所中小學校提升供餐質量、普及營養教育、促進身體活動、加強營養監測、預防與控制超重肥胖等多種形式的營養不良……記者在日前于海南省海口市舉辦的2023年學校供餐與學生健康國際研討會上了解到,我國中小學生肥胖防控示范行動——“營養校園”二期正式啟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一項基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項目的新研究提示,對于中國老年人來說,步行速度較快與高血壓風險較低有關,在超重和肥胖老年人中尤其明顯。作者指出,該研究結果說明,步行速度可能是高血壓的早期預測因素之一,可用來作為高危人群的干預目標之一。該研究分析了2733名年齡≥60歲的老人,通過客觀測
據8月9日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上的研究,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每天僅需走2337步就可降低心臟和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每天走3967步可降低所有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科學家匯集了17項相關研究,分析了226889人的數據發現,走得越多,對健康的好處就越大。每天多走500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
新華社訊 (記者溫競華 張泉)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飲水與健康高峰論壇上,專家提示,進入冬季,更需警惕飲水不足導致脫水狀態,足量飲水應掌握科學方法。中國營養學會飲水與健康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說,足量飲水是機體健康的基本保障,有助于維護適宜的水合狀態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維持身體活動和
“動”給身體帶來的好處我們已經了解了。那么,如果每天都達成了運動目標,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其實不然。因為“靜”會讓你的運動收益嚴重“縮水”。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的專家提醒公眾,“多動”和“少靜”同樣重要。送你一個通用的“運動公式”關于一個成年人,在身體條件允許時應當如何開展身體活動,
久坐 讓你的運動收益大打折扣“動”給身體帶來的好處我們已經了解了。那么,如果每天都達成了運動目標,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其實不然。因為“靜”會讓你的運動收益嚴重“縮水”。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的專家提醒公眾,“多動”和“少靜”同樣重要。送你一個通用的“運動公式”關于一個成年人,在身體條件允許時
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年來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威脅我國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近日,市衛健委聯合市教委等部門印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2020年至 2030年,本市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將下降80%。建立綜合管理干預模式維持兒童青少年健康體重,需要強化學校的責任。
“排毒飲食”可不是新鮮事,世界上許多地方很久以前就有類似概念:人們認為身體在不停產生毒素,需要通過某些食物調整“清洗”身體,“排出”毒素。但“排毒”只是一個營銷概念,并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對于“有毒物質”,人體有三道防線來對付。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這些系統直接把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擋
隨著越來越多的“電腦頸”“鼠標手”“辦公臀”在都市白領中出現,“身體活動缺失癥”(Physical inactivity)成為全球性流行病,不少人開始通過運動健身防治這種流行病。但重慶西南醫院關節外科醫生彭陽近日表示,規律適度運動讓機體獲益,不系統、偶爾高強度運動卻會適得其反,甚至傷害身體,對此,彭
身體活動缺失癥成流行病 醫生開出運動處方隨著越來越多的“電腦頸”“鼠標手”“辦公臀”在都市白領中出現,“身體活動缺失癥”(Physical inactivity)成為全球性流行病,不少人開始通過運動健身防治這種流行病。但重慶西南醫院關節外科醫生彭陽近日表示,規律適度運動讓機體獲益,不系統、偶爾高強度
眾所周知,運動有助于促進身體活動,控制甚至逆轉疾病。而健走作為一項受眾面廣泛、簡便易行的運動項目,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但是,健走如果不科學地進行,很可能徒勞無功甚至適得其反。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健走?關于健走又有哪些常見誤區?健走較普通走路有何不同?正確的健走姿勢是腳步邁開、邁大,腳后跟先著
年齡超過60歲、體重過輕、40歲后的身高是否減少超過3厘米以上、經常過量飲酒、父母中一人有駝背狀況……根據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提出的19道骨質疏松癥1分鐘自測題,只要有一項你點頭確認,說明你已屬于骨質疏松癥的高危人群。專家推薦您進行專業骨密度檢測。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日前,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
巴西圣保羅大學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從青少年17歲開始,每天堅持60分鐘適度體育鍛煉,其健康益處累積一生。為考察慢性病的病因以及身體活動、營養、激素、環境等因素對疾病發展的長期影響,研究團隊對2.8萬名美國女性展開追蹤調查。研究人員收集了參試者提供的青春期(12~22歲)階段身體運動數據,之后每年
世衛新指南:幼兒每日看電子屏幕時間不能超1小時 新華社日內瓦4月24日電(記者劉曲)世界衛生組織24日發布一份新指南,建議5歲以下幼兒每天看電子屏幕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而1歲以下的嬰兒則最好完全不要看屏幕。這是世衛組織首次對5歲以下兒童提出健康指南,建議幼兒應積極活動、保證睡眠,并提醒家長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