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健康焦慮的網絡自診是有毒流量
“8種跡象表明你已陷入工作性抑郁”“中10種以上,你可能是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一段時間,短視頻平臺涌現大量心理疾病“自診”內容,涉及多種心理問題,這類視頻以“自測”形式吸引用戶參與,宣稱能幫助用戶判斷心理狀態。專家建議,心理疾病需專業醫學診斷,切勿輕信網絡“自診”。不是精神科醫生卻打著
“8種跡象表明你已陷入工作性抑郁”“中10種以上,你可能是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一段時間,短視頻平臺涌現大量心理疾病“自診”內容,涉及多種心理問題,這類視頻以“自測”形式吸引用戶參與,宣稱能幫助用戶判斷心理狀態。專家建議,心理疾病需專業醫學診斷,切勿輕信網絡“自診”。不是精神科醫生卻打著
“NPD有六大特征,遇到了趕緊跑”“有的孩子看著正常,其實是ADHD,快來測一測”……近期,以在線“診斷”NPD(自戀型人格障礙)、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為標題的視頻在網絡上大量傳播,不少人“被確診”。據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視頻往往先以心理熱門話題吸引關注,通過話術激起需求后,再推銷課程
中新網海口3月30日電 記者29日從海南省醫保局獲悉,海南將于3月30日零時起正式執行國家組織的第九批藥品集采中選結果。國家組織的第九批藥品集采平均降價幅度高達58.65%,此次集采共有41個品種落地,將為海南省藥品采購金額節約2011萬元,將進一步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提高集采藥品的可及性。據了解
中新網北京1月25日電(邵萌 張鈺惠)隨著期末考試和寒假的到來,首都兒科研究所(以下簡稱“首兒所”)的學習困難門診“一號難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不斷”“閱讀、書寫有困難”“成績怎么都上不去”......帶著這些問題的家長和孩子紛紛來到門診,尋求專業幫助。 學習困難是病嗎?出現哪些情況需
孩子咬指甲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一個問題。很多孩子從幼兒園起開始咬指甲,盡管家長想盡方法,但仍然很難糾正。孩子長期咬指甲,或啃食指甲周圍的皮肉,可造成指甲變形、創傷出血、甲溝炎、皮膚老繭、牙齒咬合不正。有些孩子不僅咬手指甲,還咬腳趾甲,甚至部分孩子直至中學仍有咬指甲的行為。如何才能糾正咬指甲
目前正值暑期,多地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迎來就診高峰。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長無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學習困難”,有的認為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是“學習困難”,也有的家長希望通過醫生的幫助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不少家長為掛號提前守在手機旁,但仍“一號難求”。近年來,一些醫院開設“學習困難”門診屢屢引發輿論關注
“學習困難”到底看的什么病?能不能讓學渣逆襲成學霸?記者帶你一探究竟重醫門診首日接診13個孩子 家長上來就問“怎么才能提高成績”近日,北京、重慶、上海、武漢等地多家醫院開設的“學習困難”門診引發熱議。學習成績差、對學習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是困擾學生、家長的問題,現如今還有專門的大夫能治療這些問
新華社上海8月6日電(記者龔雯、張夢潔、岑志連)近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火上了熱搜。該門診于2020年9月開設,每周四下午開診,近兩年來已接診和幫助了1500多名孩子。“其實并沒有‘學習困難’這個診斷類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主任朱大倩告訴記者,“學習困難”是一個在很多因素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學習困難門診爆火,到8月23日的預約號全部已滿,引發社會熱議。不少網友表示,第一次聽說學習困難科室,要是自己小時候有這科室,也不至于學習困難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事實上已開設多年,該院指出,國內外研究報道學習困難的發生率為20%左右。除了學習困難門診外,復旦
新華網北京11月12日電(孫慧)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頻發。我國各部門在此方面也非常重視,《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都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相關要求。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中宣部等12個部門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
今天(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布 。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率為17.5%。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面臨嚴峻挑戰。我國兒童青少年整體精神障礙流行率為17.5% “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
中新網上海5月16日電 (陳靜施嘉琦)長三角地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聯盟16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成立。在這個聯盟里,醫學專家、教育界,以及心理學專家們將跨界聯合,共同搭建兒童心理干預三級網絡,讓更多的孩子在出現心理問題后被早期發現,得到早期干預。聯盟將共同開展更廣泛而深入的兒童心理健
中新網上海4月15日電(記者 陳靜)互聯網時代,醫療機構與政府正攜手探索統籌醫療資源和信息共享等,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以期讓更多患者獲得同質化、便利的醫療服務 。記者15日獲悉,在上海的西部地區,普陀區政府攜手上海市兒童醫院成立“上海市兒童醫院-普陀區兒科醫療聯合體”,嘗試將以“互聯網+兒聯體”的
今年6歲的軒軒(化名),看上去跟別的小朋友沒什么不同,但是近半年,媽媽發現軒軒總在不經意間頻繁清嗓子、眨眼睛,去醫院就診后,醫生診斷為“咽喉炎”“結膜炎”,經過治療好轉,但癥狀總是反復,最近一周軒軒清嗓、眨眼的癥狀越來越嚴重,偶爾還出現聳鼻子、扭脖、晃腦袋的情況,軒軒說這些奇怪的舉止他自己也控制不住
當孩子患上一種名為“注意缺陷及多動障礙”(以下簡稱“多動癥”)的疾病時,許多家長還蒙在鼓里。表面上看,孩子只是好動、坐不住,甚至顯得比其他孩子更加聰明伶俐,在傳統觀念中,這難道不就是孩子的“天性”嗎?在醫學上,多動行為的背后是注意力無法正常集中,多動行為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控力的增加而減少,但注意
孩子不停地眨眼睛、皺鼻子、聳肩膀,還有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說臟話……很多家長不知道這其實是兒童抽動癥的癥狀。記者日前從湖南省兒童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獲悉,開學季來臨,醫院接診的患上抽動癥的患兒增加,家長和老師要積極引導,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幫助孩子及時接受心理輔導。據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理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