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課后猝死,又是誰的“鍋”?
近期,新聞報道了一則運動后猝死的案例。一位男士像往常一樣到健身房上拳擊課,一頓操練下來已是汗流浹背,豈料休息調整之際突然不適倒地,然后就不省人事了。雖經過搶救,但還是沒能挽回生命?;颊呒覍贋榇诉€將健身房訴至法院,而法院經調查后認為死者本身就有心臟病史,卻仍堅持劇烈活動,要承擔主要過錯。運動雖好但別踩
近期,新聞報道了一則運動后猝死的案例。一位男士像往常一樣到健身房上拳擊課,一頓操練下來已是汗流浹背,豈料休息調整之際突然不適倒地,然后就不省人事了。雖經過搶救,但還是沒能挽回生命?;颊呒覍贋榇诉€將健身房訴至法院,而法院經調查后認為死者本身就有心臟病史,卻仍堅持劇烈活動,要承擔主要過錯。運動雖好但別踩
11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發布《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實施方案》提出進一步完善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體系建設。如何讓患者得到更好治療?又如何讓更多普通人能夠知曉、了解健康的預防常識?《新聞1+1》本期節目,白巖松邀請首都醫科大
科技日報北京3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一項最新大規模分析證實,如果每個人的身體活動量至少達到推薦水平的一半,那么十分之一的早逝是可以避免的。2月28日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志》上的這項研究稱,每天11分鐘(每周75分鐘)快走等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足以降低患心臟病、中風和癌癥的風險。
“動”給身體帶來的好處我們已經了解了。那么,如果每天都達成了運動目標,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其實不然。因為“靜”會讓你的運動收益嚴重“縮水”。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的專家提醒公眾,“多動”和“少靜”同樣重要。送你一個通用的“運動公式”關于一個成年人,在身體條件允許時應當如何開展身體活動,
久坐 讓你的運動收益大打折扣“動”給身體帶來的好處我們已經了解了。那么,如果每天都達成了運動目標,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其實不然。因為“靜”會讓你的運動收益嚴重“縮水”。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的專家提醒公眾,“多動”和“少靜”同樣重要。送你一個通用的“運動公式”關于一個成年人,在身體條件允許時
近幾年,隨著健身的人越來越多,很多的人在健身房辦了會員,下班后第一時間趕過去打卡。除個別瘦人為了強身增肌的,大部分去健身的都是以減脂為目的,很多人確實也堅持了不短的時間,可卻并沒有瘦下來,這是什么原因呢? 飲食控制不到位有一部分朋友去健身只是圖個心安,飲食控制得不到位。要知道“三分練,七分吃”,不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 據科技部官方網站消息,近日,國際頂級癌癥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雜志刊登有關癌癥預防方面的飲食和運動指南“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 fo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
隨著運動APP和運動手環的普及,走路“大比拼”也逐漸流行起來。一些人提倡“日行萬步”,他們認為每天至少要行走一萬步才能起到鍛煉效果。那么,日行萬步對身體真的好嗎?其實,為了在步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就盲目開啟“暴走”模式是不理智的。日行萬步對人體的骨關節特別是膝關節的傷害很大,有的人甚至因此出現了骨關
一項研究顯示,鍛煉可改善老年癌癥患者的抑郁和情緒問題。由于大多數新的癌癥病例發生在60歲或以上的成年人,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設計了這項研究。研究人員檢查了癌癥患者運動計劃,這是一項以家庭為基礎的低強度到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計劃。在計劃期間,參與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加了運動的長度和強
大量研究證實,長期跑步可提高人體心肺功能,調節血壓、血脂、血糖水平和內分泌系統,降低中風、骨質疏松、抑郁等風險。不過,跑步不當會引起一些問題,常見的有膝蓋損傷、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要想科學有效地跑步,需注意9個細節。強度。建議鍛煉者進行中等強度的跑步,一般指達到有點累、氣喘、需費點力才能說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