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同時也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一過就迎來冬天了。霜降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陽氣下入地,露水冷凝而成霜,霜降的到來表示天氣開始變寒冷。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霜降有什么習俗。
霜降節氣的特點
1、天氣漸寒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天氣開始逐漸轉冷,早晚溫差大,中午較熱,但早晚的氣溫會驟降。
2、露水凝結成霜
隨著氣溫的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霜,這是霜降節氣的重要特征。“霜降”并不表示一定會“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現象。
3、秋燥明顯
霜降時節,天氣干燥,人體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膚干燥等秋燥癥狀。
霜降節氣的風俗1、賞菊
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人們會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菊花被視為生命力的象征,賞菊也成為了霜降時節的一大雅事。
2、吃柿子
在霜降時節,柿子大多已經成熟,皮薄肉厚、味道鮮美。柿子具有潤肺、清熱、生津等功效,所以成為霜降時節的特色節令水果。人們認為在霜降時節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補筋骨,并預防感冒流鼻涕等癥狀。
3、登高遠眺
霜降時節,秋高氣爽,是登高遠眺的好時節。人們會借此機會登山觀景,領略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4、進補
霜降時節,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人們會在這個時期進食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羊肉、牛肉、蘿卜等,以增強體質,抵御即將到來的寒冬。
5、秋獵
在古代,霜降時節是山間飛禽走獸肥碩的時候,人們會進行秋獵活動。這一習俗既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鍛煉了身體,還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
霜降節氣不僅是一個氣候轉折點,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俗風情。這些特點和風俗既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體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