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咱們離不開一日三餐,也和鍋盆碗筷朝夕相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筷子。
筷子起源于中國,是東亞、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進食工具。最早的象牙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日常使用的象牙筷已經非常少見,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竹筷子、木筷子、金屬筷子、塑料筷子……
筷子的品種那么多,選哪種才最好呢?
1.竹筷子——推薦指數:★★★★★

竹筷子價格適中,導熱性差(放嘴里不會太燙)、重量較輕,使用方便。竹子表面光滑,生長周期短,本身不易滋生細菌很少生蟲,生長過程中也無需使用化肥和殺蟲劑等有害物質。
因此不管論健康、論環保、還是論性價比,竹筷子都是最理想的選擇。
2.木筷子——推薦指數:★★★★☆

木筷由天然材料制成,包括紅木、楠木、棗木、冬青木等,不同質地筷子的手感各不相同。和竹筷子一樣,木筷也有易拿易放重量輕,使用方便不燙嘴的優點。
不過,有句成語叫作“木朽蛀生”。意思是一旦木材變質腐朽,就會生蟲子。木筷子也是一樣,用得久了容易出現劃痕凹槽,同時滋生真菌、細菌,招來“饑腸轆轆”專吃吃木頭的蟲子。
話說回來,用木筷子吃飯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定要注意清洗、存放方法,并定期更換,后面會說到。
3.金屬筷子——推薦指數:★★★☆☆

在古代,價格昂貴的金筷子是皇宮貴族奢侈的象征;后宮里娘娘們勾心斗角,為了防止有人對餐食做手腳,很多人會隨身帶把銀筷子,吃飯驗毒一舉兩得;也有一些富余人家流行過用金屬筷——1961年云南祥云大波那銅棺木出土的3根圓筒筷,經鑒定為春秋中晚期文物。
現在金、銀、銅筷子已經很少再用,一說起金屬筷,大多指不銹鋼筷子。
不銹鋼筷子耐用好洗,很少磨損也不易滋生細菌。缺點是又滑又沉,不好拿也不方便夾取食物。
另外不銹鋼的導熱性能雖然已經比其他金屬差了很多,但夾取剛出鍋的食物時,也難免會讓嘴和舌頭慘遭重燙。
喜歡火鍋、麻辣燙,或者常吃花生米、小蔥拌豆腐的朋友,就別用不銹鋼筷子了。
4.塑料筷子——推薦指數:★★☆☆☆

塑料筷子一般顏色豐富,造型多樣,方便攜帶,比較受女生歡迎。然而塑料的熔點較低,受熱之后易融化、變形,釋放出來的物質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傷害。與竹筷鋼筷相比,塑料筷子也更易滋生細菌。
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使用塑料筷子。
筷子選好飯也吃完了,該如何清洗和保養?
總結出來就是:認真洗,要晾干,勤更換。
認真洗
吃完飯,很多人的做法是把全家人的所有筷子放在同一只容器內,抓起一把后拿洗碗布一頓猛搓。這種方法很難保證將每一根都徹底洗凈,尤其是當筷子出現磨損的時候,藏匿在縫隙內的食物殘渣很可能成為“漏網之魚”,在日后成為細菌之源。
正確的做法是用清水打濕后,拿蘸有洗潔精的洗碗布仔細搓洗每根筷子,最后將食物殘渣、油漬連同洗潔精一起沖洗干凈。
要晾干
不少帶飯黨喜歡洗完筷子之后用塑料袋套住,放進書包或抽屜,下次吃飯的時候甭管干沒干,直接拿出來接著用。
但是呢,筷子上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霉菌和其他所有的致病微生物一樣,都喜歡潮濕的環境。如果筷子長期潮濕晾不干,不但有可能腐朽發黑,布滿細菌,還會被捂出一股餿味……
正確的做法是將筷子洗完之后,筷尖朝上放入筷子盒中,同時放在通風且陽光好的地方徹底晾干。
勤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