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中醫認為,濕邪致病具有重濁、粘滯、易傷陽氣、病程纏綿難愈等特點,因此想要祛除體內濕氣,不是偶爾喝一兩個祛濕湯、做一次運動就能解決的,要多方面慢慢調理。聽說炒熟的大麥可以祛濕,是真的嗎?
可以祛濕。大麥茶也被叫做麥湯,是由大麥翻炒至成熟焦黃色,然后碾壓成粉而制成的沖泡清涼型飲品。大麥茶顏色呈現黑褐色,具有濃烈的麥香味,還具有生津止渴、解毒祛濕、極高的藥用價值。大麥茶還能夠用于美容養顏、排毒減肥等,不但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而且還可以加速脂肪分解。
祛濕的方法
泡腳
中醫有“中藥洗腳,濕邪可祛”的說法。如果你的身體一直是濕冷的狀態,那不妨每天是晚上睡覺前泡腳,讓適當的溫水浸泡過自己雙腳的三陰交的地方,把自己泡得微微的出汗即可,濕隨汗出,達到祛濕效果。
艾灸
可以選足三里、中脘穴、關元穴、氣海穴、肺俞穴、膏肓穴等幾個祛濕要穴。這幾個穴位功效不同,足三里、中脘可健運脾胃中焦,增加人體對水濕的消化吸收運轉能力;關元、氣海可以固本增元,補益腎氣,增強人體排除水濕的能力;肺俞、膏肓穴可補肺陽,強衛氣,可以增強人體對外界濕氣的抵抗能力。
拔火罐
火罐的適用范圍廣泛,常用于治療痹證,如腰背肩臂痛、關節痛、肌肉勞損、瘀血等。《黃帝內經》中記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拔火罐于風痹能祛風通絡,散寒除濕;于寒痹溫經散寒,祛風利濕;于濕痹利濕通絡,祛風散寒;于熱痹清熱通絡,祛風利濕。
祛濕食療方法
1、薏仁山藥粥
【原料】薏苡仁50克,山藥4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將薏苡仁浸泡12小時,山藥去皮切塊,加粳米與水煮粥。每日1~2次。
【功能】可健脾補腎、益氣祛濕。適用于脾胃虛弱、風濕痹痛、遺精盜汗、白帶尿頻等。
2、黃花菜百合茶
【原料】黃花菜30克,百合30克。
【制作】將黃花菜、百合洗凈,剪去根蒂,用中火煮后,然后加適量冰糖,即可以湯代茶飲用。每日1~2次,特別適合在晚上睡前1小時飲用。
【功能】可潤肺止咳、解暑去煩、疏肝理氣、養心安神。適合亞健康心煩、失眠患者食用。
3、大麥茶
【原料】大麥50克。
【制作】將大麥炒至略焦放涼,即可收藏于茶葉罐內。以沸水沖茶飲。
【功能】可健脾消食、除煩止咳。適用于煩熱口渴、脾胃虛弱、腹脹者。
4、冬瓜蘆根鴨塊湯
【原料】冬瓜100克,蘆根50克,鴨塊250克,蔥姜鹽料酒適量。
【制作】冬瓜洗凈、削皮、切塊;冬瓜皮切下后不丟棄,裝入紗布口袋扎緊;將蘆根、冬瓜皮用中火煮15分鐘后取汁去渣;將上汁與洗凈的鴨肉塊、冬瓜肉,加上蔥、姜、料酒后同煮;最后放食鹽,燒熟即可食用。每日1~2次。
【功能】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解暑去煩、生津止咳、補腎健脾的功效。適用于熱病傷津、心煩口渴、肺熱咳嗽、盜汗、便秘等患者。體質虛寒、腹部冷痛和泄瀉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