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1日電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近日,位于巴黎的歐洲最大公立醫院皮提耶薩爾佩特爾醫院(H.pital de la Piti&eac……
中新網8月31日電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近日,位于巴黎的歐洲最大公立醫院皮提耶薩爾佩特爾醫院(H.pital de la PitiéSalpêtrière)完成了首例中國公民海外就醫手術治療。來自中國沈陽的63歲患者冮春鋒在該院心臟研究中心成功接受了心臟換瓣膜手術,開啟了中國病人赴法國公立醫療機構接受手術治療的先例。
勒普蘭斯(Pascal Norbert LEPRINCE)教授和該院助華醫療門診主任納娜醫生。(圖片來源:法國《歐洲時報》記者張新攝)
為期十天的手術和住院,再加上術后傷口護理,冮春鋒的總花費是2.6萬歐元。他的兒子冮毅告訴記者,“我和父親對此次治療總體來說是滿意的,這個價格也是在我們的承受范圍之內的。在醫院助華門診主任納娜醫生的幫助下,我們與醫院和醫生的交流、溝通非常好。盡管出現了術后傷口感染的情況,但也在父親回中國之前解決了。”
為冮春鋒實施手術的,是法國心臟科泰斗級專家——皮提耶薩爾佩特爾醫院心臟研究中心主任勒普蘭斯教授(Pascal Norbert LEPRINCE)。談及此次首次給前來就醫的中國病人成功實施的心臟換瓣膜手術,勒普蘭斯教授認為成功的原因是“信任”。
法國醫院中國醫生牽線搭橋
推動首例中國公民海外手術的是該院助華醫療門診主任納娜醫生。這位來自中國、在該院工作的年輕中國女醫生是一名全科醫生,她為在法華人患者和中國患者推薦合適的科室并牽線搭橋,建立與醫院頂尖醫療資源的聯系。
患者兒子冮毅在巴黎生活居住,他坦誠地說,“納娜醫生非常專業,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持和重要的建議。她認真負責,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幫我們聯系到了法國最好的心臟科專家勒布蘭斯教授。作為外國人,盡管我在法國生活,但要知道,讓我的父親決心在法國做手術,如果沒有納娜醫生的支持,我真的很難想象。”
“幫助病人介紹勒普蘭斯教授做手術,實際上是非常巧合的。我接到冮先生的病例后,與醫院心臟研究中心溝通,正好發現勒普蘭斯教授在,就告訴他這個病人在中國,希望來法國期間能夠盡快接受治療。他得知這個情況后就安排了最快的手術時間,否則他的手術檔期確實很難約。”納娜醫生的牽線搭橋讓這位中國病人享受到了法國最權威心臟科醫生的治療。
手術成功源于“信任”
患者冮春鋒術后住院期間在病房用餐。(來源:法國《歐洲時報》記者張新攝)
此次為患者實施的心臟換瓣膜手術很成功,術后也并沒有遇到復雜的并發癥。談及此次首次給前來就醫的中國患者成功實施心臟手術的原因,勒普蘭斯教授認為是“信任”。他告訴記者,此次與中國病人的交流中并沒有遇到“語言”或是“文化差異”導致的問題。
勒普蘭斯教授認為,“醫學”與“手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醫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實施一臺手術,還包括與病人的關系。如果病人與醫生之間擁有信任,那么手術對病人的傷害也就越小。”
他表示,“不論是不是中國病人,這種信任的關系都對醫患雙方很重要。給予病人信任,是醫生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當遇到問題的時候,醫生是否能一直讓病人對他有信心,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對于希望赴法國就醫的中國病人,勒布蘭斯教授給予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在決定手術前,最好要跟手術醫生見面。看這位醫生是否能給予患者信心,有的時候病人會失望。”
最好能在法國停留三至四周
勒布蘭斯教授還建議,外國病人還要想辦法解決語言溝通的問題。他認為,“一個翻譯,并不能滿足患者的溝通需要,因為翻譯不可能一直陪伴在患者身邊。最好是家庭成員中,有人能幫助翻譯或是溝通。因為,如果手術進展順利的話還好,一旦出現問題就需要醫患雙方有快速和準確的溝通。”
對于在法國的停留時間,“我認為中國病患來法國做心臟手術,大約需要三至四周的時間。比如,這位中國病患在手術后,住院十天。之后遇到了傷口愈合的問題,又用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解決,期間他來醫院有過幾次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