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2月24日電(張煜歡)2024年,人工智能依舊風生水起,賦能著千行百業?!吧罨髷祿?、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也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在全民健康背景下,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醫療領域與AI技術的融合已成為大勢所趨。在浙江,醫療新質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為創新浙江注入嶄新活力。
走進浙江省人民醫院的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可以看到,一套智能一體化設備正在有條不紊地運作:嵌入式全自動貼簽機、全自動針劑擺藥系統、AI視覺智能自檢系統等七大場景全流程無縫銜接,實現了藥品調劑、排藥復核、入倉復核、成品分揀的無人作業。
據了解,當前大型公立醫院的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普遍存在流程復雜、環節眾多,差錯率高;人員多且流動大,人力成本高居不下等問題。
“智能一體化創新應用,讓我們得以全天候全時段保障臨床的用藥需求,同時實現藥品全流程追溯、藥品批號及效期的閉環管理,人力成本節約25%,藥品破損率降低80%,差錯率降低80%?!闭憬∪嗣襻t院藥學部主任黃萍介紹稱,目前該智能體已完成了專利申請及技術轉化。
數字化于無聲處提高效率,更在精微處實現著技術突破。
對于眼科醫生而言,眼底視網膜手術需要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長時間的細微操作,手術時間長、壓力大?;谌斯ぶ悄芗夹g、5G網絡傳輸技術、3D顯示手術影像技術和高運動精度機器人技術的“高精度柔性眼科機器人及遠程手術平臺”,為上述場景提供了新解法。
該眼科手術機器人依托自主開發的控制算法設計,可有效濾除手部抖動,極大地幫助醫生突破人手先天存在約100微米的無法克服的生理抖動極限。今年5月,浙江省人民醫院眼科中心主任沈麗君團隊利用該平臺,完成國內首例臨床5G顯微眼科遠程指導手術。
可以看到,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正逐步“變革”傳統醫學。這其中,AI大模型以其卓越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正成為浙江醫療健康領域變革的關鍵力量。
“實現大模型+結構化數據,是突破醫療大模型精準定量計算能力的關鍵?!痹谡憬髮W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剛看來,當前醫療AI發展面臨著應用缺乏復雜臨床決策思維能力、各應用之間相互割裂等難題,推動臨床數據與醫療知識有效結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臨床數據維度多、頻率高、數據量龐大,使得重癥監護領域成為醫療大模型的絕佳應用場景。不久前,浙江醫院攜手杭州脈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出重癥專科大模型,為醫生在患者多模態臟器評估和智慧查房等方面提供輔助和建議,大幅提升病歷文書和智能交班的工作效率。
“今年行業內掀起‘百模大戰’,但真正實現落地應用的大模型案例并不多,尤其是能夠帶來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鄙罡腔壑匕Y的杭州脈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EO黃可智說,在醫工信交叉融合背景下,未來有望通過醫院、科研機構、企業的共同努力,為臨床大數據創新產品的研發提供更有力支持。
加速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搶占人工智能新賽道,已成為浙江醫療衛生領域的共識。而在傳統的中醫藥領域,新技術也在實現加速賦能。
周末一早,在浙江海鹽縣澉浦鎮(南北湖風景區)的新中醫AI理療小站內,已聚集了不少前來體驗的村民。村民馬大爺對這次體驗贊不絕口,“檢測機器人通過面診加舌診,幾分鐘就迅速了解了我的身體狀況,感覺特別‘聰明’?!?/p>
據了解,該AI理療小站集成健康監測、健康咨詢、健康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并配備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理療系統、足底智能無針針灸儀等,用新技術賦能“望聞問切”,為基層民眾推開中醫養生大門,實現中醫數智惠民。
由經驗醫學走向循證醫學,是數字點亮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浙江省中醫院建設起名老中醫智能傳承輔助平臺,孵化孿生機器人,實現對名老中醫臨床診療經驗的智能挖掘、分析和運用;浙江省中山醫院、嘉興市中醫院也在構建AI輔助診療平臺,還如寧波市中醫院建設的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等,都為中醫輔助診斷應用提供了規范化、標準化的病歷基礎……中醫藥在數字化賦能之下,實現著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煥發新的光彩。
在全民健康背景下,身處AI時代的浙江正借力醫療新質生產力乘風而起。
近日,在浙江省委十五屆六次全體會議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浙江在系統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時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臨床實踐優化應用生態,以前沿研究拓展大健康邊界,以創新成果牽引醫療新未來……“科技+醫療”的新火種,正在照亮創新浙江的前路,照亮全民健康的夢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