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能儲存“記憶”并傳給“曾孫”?
記憶通常與高等生物有關。不過,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家日前開展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缺乏神經元、突觸和神經系統(tǒng),但當數百萬只細菌聚集于同一表面時,它們能夠形成類似于記憶的東西,比如何時一起游動、何時形成生物膜等,而且細菌至少可以將這些“記憶”傳給自己的“曾孫”。進一步分析顯示,看似平淡無奇的
記憶通常與高等生物有關。不過,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家日前開展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缺乏神經元、突觸和神經系統(tǒng),但當數百萬只細菌聚集于同一表面時,它們能夠形成類似于記憶的東西,比如何時一起游動、何時形成生物膜等,而且細菌至少可以將這些“記憶”傳給自己的“曾孫”。進一步分析顯示,看似平淡無奇的
根據《自然·醫(yī)學》近日發(fā)表的一篇論文,坦桑尼亞一項大規(guī)模隨機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一種“算法會診”,即數字決策支持工具可顯著降低醫(yī)生給兒童開抗生素藥物處方的概率,且不會影響臨床結局。細菌耐藥性在2019年造成約127萬例死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造成的醫(yī)療負擔最重。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是病原體耐藥性增加的一個主要原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預測細菌耐藥性基因的新方法,通過機器學習和博弈論模型,他們能以93%—99%的準確率,預測3種不同類型革蘭氏陰性菌中耐藥基因的存在。細菌對抗菌素的耐藥性已成為影響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問題,威脅著億萬人群,僅美國每年就有數百萬人會被耐藥細菌感染,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近
日前,天津大學陳海霞教授的天然藥物化學團隊從我國傳統(tǒng)美食“臘八蒜”中首次發(fā)現(xiàn)3種新型活性肽,這些活性肽具有顯著抑菌性,有望成為抗生素替代品。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科學期刊《食品功能》封面文章發(fā)表。抗生素的發(fā)現(xiàn)和應用是人類醫(yī)學史上的一大革命。但隨著臨床廣泛使用,在很多國家都存在著濫用、誤用抗生素的現(xiàn)狀。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