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或致腦部退行性病變
科技日報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新冠感染后腦部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神經病學論文,科學家描述了人類大腦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改變,包括嗅覺和記憶相關腦區的改變。研究結果或揭示新冠肺炎的損傷效應,增進我們對這種疾病如何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的認識。至于這些效應是否會長期持續,
科技日報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新冠感染后腦部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神經病學論文,科學家描述了人類大腦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改變,包括嗅覺和記憶相關腦區的改變。研究結果或揭示新冠肺炎的損傷效應,增進我們對這種疾病如何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的認識。至于這些效應是否會長期持續,
近日,德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基因RNF43和ZNRF3的缺失或突變會觸發一個脂質代謝的調節信號,進而導致肝臟中脂質的積累和炎癥。這一研究結果可以解釋為什么有的人很瘦,卻還是會患有脂肪肝。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此前的癌癥基因組研究已經將RNF43和ZNRF3確定為在結腸癌和肝癌
中新社上海1月7日電 (記者 陳靜)人類的指紋花紋如何形成?何種基因在其中發揮了主導作用?記者7日獲悉,中外科學家攜手研究發現,人類肢體發育相關基因在指紋花紋表型的形成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指紋是存在于指皮膚上的凹凸紋路。人類對指紋花紋這類表型形成的生物學機制仍知之甚少。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汪思佳
國際戰“疫”行動據美國《國會山》網站27日報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得出結論稱,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后,可從呼吸道廣泛傳播到身體的幾乎所有其他器官(包括心臟和大腦),并滯留數月。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對新冠病毒在人體和大腦滯留時長“最全面的分析”。他們對44名新冠
據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報道,美國哥倫比亞研究人員與中國香港大學科學家合作的一項新研究增添了更多證據表明,奧密克戎變體可以逃避疫苗和自然感染賦予的免疫保護,需要新的疫苗和治療方法來預測病毒可能如何快速演變。奧密克戎變體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病毒刺突蛋白的變化數量驚人,這可能對當前疫苗和治療性抗體的有效
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張素)國際永久編號為392655的小行星被命名為“馮敏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發布公告指出,馮敏是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藥現代化應用專家,他領導的團隊在國際上首次萃取了靈芝孢子油。馮敏研發團隊成員、江蘇省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亞杰近日在北京參加“2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4日電 (實習記者 張佳欣)大多數人類疾病實質上是細胞故障的產物。但要了解細胞的哪些部分出錯會導致疾病,科學家首先需要對細胞有完整的了解。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在24日發表于《自然》雜志上的論文中,介紹了尺度集成細胞(MuSIC)技術,這是一種結合了顯
國際戰“疫”行動英國《自然》雜志11日發表的一項免疫學研究指出,過去對其他冠狀病毒的暴露或許能提高身體清除新冠病毒的速度,因為免疫系統有“記憶”,能記住在不同冠狀病毒中都高度保守的病毒復制蛋白。研究結果表明,這種高度保守的蛋白可作為今后針對地方性流行病和新發冠狀病毒疫苗的靶點。該研究分析了新冠病毒暴
科技日報柏林11月2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蘇黎世大學的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水通道蛋白-1(AQP1)的一個常見基因變異會減少細胞膜中水通道的數量,進而增加因腎功能衰竭而接受腹膜透析治療患者的死亡風險。相關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全世界多達10%的人受到慢性腎臟疾病的影響。慢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近日發表的一項模型研究顯示,在疫苗大范圍接種期間,仍需通過非藥物手段——例如戴口罩——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播,以降低對疫苗產生耐藥性的病毒株的出現概率。該研究由歐洲多國科學家參與。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科學家福亞多爾·坎德拉舒夫及其同事,此次模擬了在第一年開始接種疫苗的情況下,在1
7月21日,在南京市玄武區一處檢測點,醫務人員在為市民進行核酸檢測取樣。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攝7月22日,國新辦舉行新冠病毒溯源情況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王辰,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專家組
俄羅斯專家認為,依靠脂肪酸對身體的作用,天然巧克力的確有助于在短時間內改善心情并緩解壓力,包括吃甜食的過程——味道和包裝的沙沙聲也有很大的作用。全俄“苗條的俄羅斯”社會運動主席奧爾加·瓦娜托娃解釋說,人對壓力的反應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人調動儲備時的緊張,第二階段是需要補充使用過的儲備,特別是葡萄糖
養生之道網導讀:一般而言,對于患子宮內膜癌的病人可以通過臨床及組織學特征對其所患疾病的風險進行分級,包括患者的年齡、
今年是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協作組發表人類基因組序列草圖20周年。20年前,我國圓滿完成了承擔的“人類基因組計劃”1%的任務。中國科學家通過參與這一被譽為生命科學“登月計劃”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帶動了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從追趕到并跑,從而躋身世界前列。6月26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
科技日報北京2月24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分子細胞》雜志撰文指出,他們發明了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可按時間順序對切割點或編輯點進行編輯,有望促進癌癥研究等領域的發展。基因編輯領域的“當紅炸子雞”CRISPR使科學家能改變細胞內DNA的序列,或添加所需序列
把遺傳密碼中“無效”的內含子“剪”出來,“有效”的外顯子“接”到一起的過程叫做RNA剪接,它是生命體解讀遺傳密碼的核心步驟。負責執行這一步驟的就是細胞核內復雜精密的分子機器——剪接體。——萬蕊雪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西湖學者◎本報記者 劉園園記者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1月2
即使沒有外界光源刺激,我們有時也能看見光影,這種現象叫作光幻視,幾乎每個人都有過或強或弱的體驗,俗稱“眼冒金星”。最常見的光幻視發生在你揉壓眼睛時(壓眼閃光),雖然眼皮一直合著,但眼球在受到機械壓力后,眼前開始閃爍光斑或光圈。這是視網膜受到刺激產生電信號,在大腦視覺神經中樞激起了“漣漪”。有時在你睜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刊登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編號為GATA6的皮膚蛋白的缺乏與“痘痘”密切相關。新研究中,倫敦國王學院干細胞和再生醫學中心研究小組分析了健康志愿者和痤瘡病情輕重不同患者皮膚活檢結果。對比結果顯示,痤瘡患者的GATA6蛋白質水平明顯低于健康人群。研究團隊利用人皮組織細胞系展開了進一
在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聲音讓我們感到抓狂,比如指甲劃黑板的聲音讓人聽起來非常難受,那么這是為什么呢?想說清這個問題,還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時我們的老祖宗常年在野外生活,不僅需要找到食物喂飽自己,同時還要時刻注意身邊是否有猛獸的威脅。時間久了人類本能地對大型肉食動物咬人類頭骨、肩胛骨等牙齒摩擦人體骨骼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人類行為》雜志17日公開發表的一項流行病學報告,歐洲科學家團隊對2020年3月至4月一些國家或地區采取的6000種非藥物干預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侵入性較低的非藥物干預,如有效的宣傳策略和政府支持,在遏制新冠肺炎傳播方面的效果或許和侵入性較強的手段
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人類多能干細胞生成了肺和結腸類器官系統,借助這一成果他們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的藥物進行篩選后,鑒定出了三種顯示對新冠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藥物。這項29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的研究表明,肺和結腸類器官可以作為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和鑒定潛在的新冠肺炎療法的模型。隨
新華社日內瓦9月29日電 題:百萬生命逝去 團結“戰疫”之心不可懈怠新華社記者陳俊俠 杜洋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數據,全球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已超過100萬。這是一個重要節點,它意味著新冠疫情已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人類距離最終戰勝新冠病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團結“戰疫”之心不可稍有
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科研人員稱,以蕎麥為主的飲食對哺乳動物的身體具有獨特的保健作用,食用蕎麥可以切實提高長壽蛋白SIRT1的水平,并產生一系列積極影響。相關研究結果發布在《谷物科學》雜志上。研究人員稱,乙酰化酶Sirtuins是參與脂肪細胞形成和葡萄糖代謝的龐大蛋白質家族。Sirtuins家族的S
新華社電 英媒稱,一項研究表明,每天洗手6到10次可使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降低三分之一。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19日報道,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3個冬季對1633名成年人進行了跟蹤研究。參與者報告了他們的日常洗手習慣,科學家則通過鼻腔采樣拭子,確定這些人感染冠狀病毒引發感冒的情況。研究發現,與
近日,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目前沒有足夠的信息證實煙草或尼古丁對于預防或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有任何關聯,吸煙者發展為重癥和出現死亡的風險更高。世衛組織強調,全球每年有800多萬人死于煙草。其中700多萬人因直接使用煙草而死亡,約120萬不吸煙的人因接觸二手煙霧而死亡。吸煙是許多呼吸道感染的已知危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