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多走路可能降低死亡風險
據8月9日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上的研究,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每天僅需走2337步就可降低心臟和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每天走3967步可降低所有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茖W家匯集了17項相關研究,分析了226889人的數據發現,走得越多,對健康的好處就越大。每天多走500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
據8月9日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上的研究,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每天僅需走2337步就可降低心臟和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每天走3967步可降低所有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茖W家匯集了17項相關研究,分析了226889人的數據發現,走得越多,對健康的好處就越大。每天多走500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科學家確定了人腦的細胞和分子特征,這些特征將現代人類與其最親近的靈長類動物“親戚”和古代人類祖先區分開來,為人腦進化提供了新見解。相關論文刊發于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人們一直很好奇為什么人類具有其它動物沒有的能力,比如說話等。以前的一系列研究試圖通過檢查人腦解剖結構,對
科技日報北京8月9日電 (記者劉霞)西班牙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指出,無論是酒吧里的花生,還是沙拉里的核桃,堅果可為心理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每天只需30克堅果,就足以獲得抗炎功效,將抑郁癥的風險降低17%。相關論文刊登于最新一期《臨床營養學》雜志。研究人員檢查了13500多名年齡介于37—73歲
干冰和冰外觀相似,在家中放置干冰,不熟悉干冰特性的人,尤其是孩子,或許會直接上手拿,這就有可能導致凍傷。如果干冰被孩子誤食,后果不堪設想,嚴重可致兒童窒息。8月2日,我國多地發布高溫預警。烈日炎炎,不少人為降溫絞盡腦汁。記者在網絡上注意到,除了開空調、睡涼席等傳統度夏方式外,一些人將目光放在了近些年
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實現了在原子水平上觀察合成DNA,從而了解了如何改變其結構以增強其剪刀功能。更多地了解這些合成DNA反應,或是未來解鎖醫學新技術的關鍵。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子刊《通信·化學》上。原子細節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路線圖,去構建和改進可廣泛適用于醫療界的最新技術,理論上,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由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和帝國理工學院國家心肺研究所科學家領導的科研團隊,繪制出了迄今最詳細且最全面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其中包括心臟的起源地心臟傳導系統的細胞,為研究心臟疾病、設計潛在療法提供了寶貴參考。相關研究論文刊發于7月1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最新研究描繪了人類心臟的8個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在最新一期《柳葉刀》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全世界目前有5.29億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3億,每個國家的糖尿病患者人數都會增加。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科學家們調查了1990年至2021年間204個國家和地區的糖尿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并預測了到2
科技日報北京6月14日電 (記者張佳欣)研究表明,人類每小時可能會吸入約16.2塊微塑料,相當于1周吸入1張信用卡的塑料量。而這些微塑料通常含有有毒污染物和化學物質,吸入后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健康風險,因此了解它們如何在呼吸系統中傳播對于預防和治療呼吸系統疾病至關重要。據13日發表于《流體物理學》雜
5月31日,科技日報記者從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獲悉,該中心血液病醫學部劉代紅教授帶領的高曉寧教授課題組,首次揭示了HIF1α介導的WTAP高表達通過m6A修飾途徑促進白血病發生的新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血液病學著名期刊《白血病》上。據了解,第8號、21號染色體易位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由蠶絲制成的食品包裝,其在接觸腐爛食物時會變色,且能在土壤中迅速降解。相關研究論文刊發于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期刊《ACS Nano》雜志。研究負責人貝內代托·馬瑞利表示,其實易腐食品上貼的日期標簽不能很好地預測食品何時會變質,這可能導致食物浪費
人類的壽命與個體細胞老化有關。3年前,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破譯了衰老過程背后的基本機制。在確定了細胞衰老過程中遵循的兩個不同方向后,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操作這些過程來延長細胞的壽命。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論文,他們現在利用合成生物學擴展了這項研究,設計了一種解決方案,可防止細
“近日世衛組織個別官員和專家隨意發表觀點,輕率否定當時的結果,完全是違背科學精神的,是對世界各國參與前期溯源工作的科學家的粗魯冒犯和不恭,是將新冠溯源政治化的表現,是中國科學界無法容忍的,也是不能被全球科學界所接受的。”4月8日,國家疾控局副局長、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介紹我國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周蕾8日在北京表示,在開展新冠病毒第一階段聯合溯源研究時,中方始終本著科學態度,并不存在隱瞞或者沒有分享早期病例信息的說法。當天,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國新冠溯源研究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有些世衛組織專家認為,由于缺乏中國早期病例的原始數據,第一階段的聯合研究報
“進化”一詞似乎只有在談論歷史長河時才出現,但實際上,它每天都在影響著人們的健康。舉例來說,抗生素耐藥性的演變,其實就屬于進化范疇的問題,而肥胖等現代健康問題的增加,也可追溯到進化原理。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前沿》上的一篇文章,就向人們展示了如何將進化觀點應用于醫學去治療疾病。美國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家
西班牙科學家開發出一系列光敏分子藥物,這些藥物可被外部光激活,從而實現更局部化和可控的生物效應。最新研究表明,光藥理學(受光控制的藥物)為高度特異性治療鋪平了道路,未來有望精準治療癌癥等疾病。相關研究刊發于最近的《藥物化學雜志》??拱┧幬锏囊粋€局限性是,它們往往無法完全區分癌細胞和健康細胞,這不僅會
丹麥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上刊發論文指出,咖啡豆富含多酚,而牛奶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和抗氧化劑(咖啡加牛奶)攜手能使免疫細胞的抗炎效果加倍。當細菌、病毒等進入人體時,免疫系統會調動白細胞和化學物質進行保護,這種反應通常被稱為發炎。天然抗氧化劑多酚存在于各種果蔬、茶、咖啡、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儲軍研究員課題組研發了在活細胞內具有12倍熒光變化的高性能基因編碼的環磷酸腺苷(cAMP)綠色熒光探針(G-Flamp1)。該研究結合顯微成像和光纖記錄等技術,實時高靈敏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天津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在醫療健康、生物醫藥
據發表于《自然》雜志網站的一篇文章解釋,生物物理學指在跨越分子、細胞、組織和生物體的尺度上研究生物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學科,它利用物理學的原理和方法來理解生物系統。西班牙《世界報》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生物物理學能夠讓斷骨再生,或者將藥物送達人體內某個器官,甚至揭示生命的奧秘,已經
科技日報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張夢然)當嬰兒過度哭泣并拒絕睡覺時,大多數父母都會感到沮喪??茖W家們發現,讓哭鬧嬰兒平靜下來的最佳策略是抱著他們走5分鐘。這種基于證據的舒緩策略發表在13日的《當代生物學》雜志上。論文通訊作者、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腦科學中心的黑田久美說,許多父母都飽受嬰兒夜間哭鬧之苦,這
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科學家們發現,一種化學物質是控制毛囊細胞何時分裂、何時死亡的關鍵。這一突破不僅可以有效治療禿頂,而且最終還能加快傷口愈合,因為毛囊是干細胞的來源。這項研究最近發表于《生物物理學雜志》上。在人體內,大多數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具有特定的形式和功能,而這種形式和功能是不會改變的。
本報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陳海波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日前成功研制出猴痘病毒野生型B6R基因和突變型F3L基因兩種假病毒的標準物質。這兩種標準物質可用于猴痘病毒檢測試劑盒開發和性能確認、方法驗證以及實驗室質量控制。此前,國內外還沒有猴痘病毒假病毒標準物質。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獸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3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方法,讓母雞下的蛋產生了針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抗體。研究表明,從雞蛋中提取出來的抗體有望用于治療新冠肺炎,或作為容易接觸該病毒人群的預防措施。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病毒》雜志。該研究負責人、加州大學戴維斯獸醫學院人口健康與生殖系家禽醫學教授羅德里戈
中新網北京3月25日電 (谷振陽)近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血液病醫學部有5項科研發現入選第48界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學會(EBMT)。第48屆EBMT年會于2022年3月19日至23日在捷克布拉格舉行。該年會是血液病治療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之一,旨在讓參與臨床骨髓移植的科學家和醫生分享經驗并
本報北京3月18日電(記者晉浩天)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朱健研究員課題組日前在《分子細胞》在線發表了題為《膳食中的必需氨基酸誘導泛素化修飾以改善脂肪肝病》的研究論文。課題組利用果蠅幼蟲絳色細胞作為研究系統,發現必需氨基酸攝入不足是造成營養不良人群患上脂肪肝病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