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從臂彎到患者的漂流之旅
6月11日,在北京站前那座充滿未來感的純白色獻血方艙里,57歲的陳貴田又一次平靜地伸出手臂。這位山西來京務工者已經堅持獻血十余年,“收到短信說血被用上了,我就高興。”他質樸的話語,開啟了一袋救命血液的從獻血者到受血者的全生命旅程。每天,逾千袋血液從全市84個街頭獻血點匯入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經歷嚴
6月11日,在北京站前那座充滿未來感的純白色獻血方艙里,57歲的陳貴田又一次平靜地伸出手臂。這位山西來京務工者已經堅持獻血十余年,“收到短信說血被用上了,我就高興。”他質樸的話語,開啟了一袋救命血液的從獻血者到受血者的全生命旅程。每天,逾千袋血液從全市84個街頭獻血點匯入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經歷嚴
記者1月15日獲悉,哈爾濱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李洋團隊首次通過非化學、無標記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手段,實現了葡萄糖的高靈敏檢測,為糖代謝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策略。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人的空腹血糖正常值在3.9—6.1毫摩爾每升。葡萄糖代謝紊亂,就會引發糖尿病及心
本報合肥10月17日電(記者丁一鳴)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孫方穩課題組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核科學技術學院鄒崇文課題組合作,制備了基于二氧化釩相變薄膜的類腦神經元器件,并利用金剛石中氮-空位色心作為固態自旋量子傳感器探測了神經元突觸在外部刺激下的動態連接,展示了類腦神經系統中多通道信號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研究員和福州大學張騰教授合作,依托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制備出納米級硼酸鹽生物活性玻璃,不僅大大降低了硼酸鹽生物玻璃的生物毒性,提高了玻璃的生物兼容性,并且顯著促進了硼酸鹽生物玻璃對皮膚修復的效果,有望成為下一代皮膚傷口修復敷料。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化學
創新連線·俄羅斯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大學和沃羅涅日國立醫科大學科研人員在人造聚合材料的基礎上加入了從蛋殼中提取的羥基磷灰石,開發出一種新型黏合劑,其化學組成和結構與真牙非常接近,可用于牙科黏合。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志》上。目前,牙科醫生修復受損牙齒用的是人造材料,普通的修復物就是在這種材
濟南高新區生命科學城基因載體制備公共服務平臺暨宜明細胞基因藥物制備中心6月30日正式啟用。 趙曉 攝中新網濟南6月30日電 (趙曉)當前,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疫苗研發等生物科學技術更新升級,山東生物醫藥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6月30日,濟南高新區生命科學城基因載體制備公共服務平臺暨宜明細胞基因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