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深入,氣溫逐漸下降,許多人的手腳開始出現紅腫、疼痛、瘙癢的癥狀,這就是凍瘡。凍瘡不僅影響美觀,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那么怎樣才能消除凍瘡呢?凍瘡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怎樣消除凍瘡1、物理治療
對于反復感染和潰爛的凍瘡,可以使用紅光照射或半導體激光照射等物理方法促進愈合。
2、保持溫暖
凍瘡的形成與寒冷環境密切相關,因此保持溫暖是消除凍瘡的首要任務。在寒冷季節,應盡量穿著保暖且透氣性好的衣物,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中。
3、藥物治療
對于還未破潰的凍瘡,可以涂抹凍瘡膏、維生素E軟膏等藥物。凍瘡膏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供應,減輕紅腫和瘙癢感;要是凍瘡已經破潰了,就需要涂抹抗生素類軟膏,像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來預防和控制感染。
4、避免冷暴露
發生冷暴露后,凍瘡癥狀通常在2到3周內可以清除,同時避免進一步的冷暴露。
5、皮膚護理
遠離熱源,涂抹乳膏以緩解發癢,如氫化可的松乳膏,并保持所有水泡和潰瘍干凈并包住。
1、寒冷環境
長時間暴露于0℃以上、10℃以下的寒冷環境中,皮膚血管持續性收縮,導致局部皮膚缺血,發生壞死,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
2、血液循環障礙
周圍血液循環不良、缺乏運動等因素也會加重凍瘡的形成。這些因素會導致血液流通不暢,使得末梢部位無法得到足夠的熱量和營養物質,進一步加重凍傷的程度。
3、冷熱急變
冷熱急變也是引起凍瘡的常見原因,如肢端暴露在寒冷環境后,血管收縮,一旦遇暖,皮膚小血管快速擴張,形成壓力差,導致血漿或血細胞泄露到周圍皮膚組織,引起局部腫脹、疼痛。
4、皮膚屏障功能下降
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的缺乏會導致皮膚屏障功能下降,使得皮膚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而發生凍瘡。
5、體質差異
有些人本身的體質就比較虛寒,陽氣不足,身體的抗寒能力弱,在同樣的寒冷環境中,相較于體質較好的人,就更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暢,進而患上凍瘡。比如一些女性在經期或者產后,身體較為虛弱,就更容易長凍瘡。
凍瘡的形成與寒冷環境、冷熱急變、血液循環不良、皮膚屏障功能下降等因素有關。為了治療凍瘡,我們需要保持溫暖、采取藥物治療、加強皮膚護理等多方面的措施,防治凍瘡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