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熱,為了降溫,身體會有汗液排出,水蒸發吸熱,從而使身體溫度恒定在小范圍內波動,以免出現中暑發燒。那么,對于“汗”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飲食方面:
出汗多食“酸”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故需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點醋,醋酸還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
注意均衡營養
夏天出汗帶走身體更多的物質,最需全面均衡營養。在高溫環境里,人體營養物質消耗相當大,除了一日三餐外,還要注意從蔬菜、水果、飲食中額外補充維生素C、B、D,鈣丟失多的人還要補充優質鈣制劑。人們特別應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有條件還可午睡。
桂花酸梅湯
汗臭需注重飲食
多因體內熱偏重,或濕熱內蘊所致,表現為腋下、足部及會陰部出汗特別多,有臭味。臭汗癥忌食油膩煎炸香燥辛熱的物品,適宜常吃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的食物。患者可以多喝一些花茶解毒,避免臭汗,維持自身形象。
補充水分很重要但不要暴飲
持續高溫下及時補充水分很重要。飲水可維持人體充足血容量、降低血黏度、排泄毒物、減輕心臟和腎臟負擔。但也不能暴飲,暴飲不僅稀釋胃液,降低胃酸殺菌能力,而且一下子水分吸收太多,會增加心臟負擔,于健康不利。
下面大家再來看一下,流汗多的危害有什么?
汗如雨下說明身體差
那么體育鍛煉后大汗淋漓,是不是也對健康有害呢?中醫有“汗血同源”的說法,流太多汗耗損陽氣,是傷身體的。研究表明,專業運動員經常高強度鍛煉,所以長壽者不多。夏天最好在室內運動,以微微出汗為極限,皮膚摸起來感覺潮濕時就應該休息會兒。汗如雨下,沒必要,中醫里“過度就是病”。
流汗多容易滋生痱子
痱子是夏天常見的皮膚急性炎癥,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在流汗時用涼水沖洗,會導致汗孔閉塞、排汗不暢,產生痱子。因此,出汗后一定要先用毛巾擦干,然后再用溫水沖洗。還要注重大汗淋漓時不要直接進入空調房間,這樣也易導致汗孔閉塞。假如已經長了痱子,要非常注重及時更換汗濕衣服,經常用溫水洗澡,保持皮膚干燥,配合用一些痱子粉止癢消炎。室內環境不宜潮濕、溫度要適宜,減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發。
預防夏季皮炎,衣著要注重通風、吸汗,并經常用溫水清洗汗液。有的女孩子夏天喜歡穿非棉類的緊身衣物,透氣性差易給夏季皮炎帶來可乘之機。平時還要多喝水,以利稀釋汗液里的有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