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10歲老人的長壽秘訣:終身要牢記“一個字”!
自古以來,人們都希望自己能長壽。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4歲,女性是77歲。雖然長生不老不大可能,但是想辦法活的更長久些還是有跡可循的。
據記載,一位名叫陳國清的老人,出生于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經有110歲了,但仍然身體健康、聲音洪亮,沒有任何慢性疾病。究其原因,老人有一套自己獨特的養生方式!
想長壽,謹記一個字——“懶”!
老人的“懶”,懶在了四處:
一、飲食清淡,懶得多吃
陳國清老人口味清淡,常常是少葷多素,少鹽多醋,食物也以稀爛為主。平時吃不上什么太好的食物,就以粗糧為主,懶得細作,這種飲食方式使得老人身體更加健康。
中老年人50歲過后,人體的咀嚼、消化等功能都逐漸減退,其中少吃多餐,多吃深色蔬菜和全谷食物,有利于身體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健康程度。
二、步履穩緩,懶得發急
老年人骨骼老化,已不適應步如風。出門三思而行,腳踏實地,步伐穩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跌倒摔傷。
三、裝聾作啞,懶得生氣
老人認為,生氣是自己懲罰自己,氣出病來無人替。若有人來諷刺你、挖苦你、嘲笑你、歧視你,不要往心里去,不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據中國老年學會調查,在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60%取決于自己的心態。性格開朗少發愁,是公認的長壽之道。美國研究發現,如果50歲以上的人依舊持有樂觀情緒,那么他們心力衰竭的風險會比不樂觀的人低73%。
四、少慮多眠,懶得心煩
陳國清老人每天都要保證晚上7小時睡眠,中午小憩0.5~1小時,其他時間盡量不要躺臥,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我國著名的中醫養生著作《養生三要》中說到睡眠的重要性:“安寢乃人生最樂。古人有言:不覓仙方覓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氣爽,真不啻無際真人”。
可見睡眠與人們的精神狀態、健康的重要關系。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健康的睡眠有助于提高人類機體的免疫能力,預防疾病的發生,人體的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也能得到休整,好的睡眠就是人體健康的“天然補藥”。
其實,長壽的秘訣就是這么簡單,放寬心,一定“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