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11日電 (記者 陳靜)“2022年浦東新區生物醫藥全產業規模已經超過3300億元,全中國15%的原創新藥和10%的創新醫療器械在浦東新區誕生。2023年至今,浦東新區已有4個一類新藥獲批上市?!鄙虾J衅謻|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主任李慧11日在此間表示,經過三十余年砥礪發展,浦東新區在生物醫藥產業上已形成創新主體、人才、資本、成果高度匯聚的優良創新生態,成為全國生物醫藥產業核心區域之一。
如今,生命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最為關注的領域和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細胞與基因治療是最熱門、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近年來各類創新成果持續涌現,產業快速發展。
在11日開幕的“2023張江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國際峰會暨第四屆合成免疫學前沿論壇”(下稱:峰會)上,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位于浦東新區的張江,細胞和基因全產業鏈已初步形成:上百家細胞與基因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匯聚,涵蓋細胞存儲、研發、智造、應用、裝備多個領域。李慧指出,細胞和基因產業是浦東新區重點布局的未來產業方向,并認為,該區產業基底厚實,發展勢頭強勁。這位官員解釋,浦東新區相關企業主體高度集聚:現有細胞和基因治療產業領域的上下游企業120多家。同時,創新產品加快上市,除了已有2款細胞基因產品上市外,目前有3款產品處于上市審評階段,預計明年還有2到3款將提交注冊申請。在浦東新區,創新產品后繼管線儲備也很豐富:現有臨床研發管線在國內占比近1/3,除了CAR-T外,在基因療法、干細胞療法、免疫細胞療法等細分領域亦有廣泛布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陳立表示,如今,細胞與基因治療技術突破及產業化步入發展快速軌道,持續向外拓展應用領域。美國與歐洲地區國家將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視為引領未來生物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紛紛出臺產業政策。在中國,各級政府也不斷加大對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特別是上海,以張江為代表,為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發展做出一系列引領性探索。
當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田志剛、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陳立、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院長管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復旦大學復雜體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長馬劍鵬、世界免疫治療理事會會長Bernard A. Fox,與多所高校、醫療機構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共同聚焦探討產業熱點、行業痛點及未來發展。
李慧表示,到今年,峰會已經連續舉辦四屆,成為浦東新區推動細胞和基因產業交流對接的重要平臺。本次峰會發布多項科研進展。
據了解,為進一步促進產業合作和交流,加快創新成果孵化和項目落地,本次峰會開展了“第三屆張江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創新創業大賽”,來自全國各地的超20個項目參與評選,最終涉及免疫細胞、干細胞、基因療法、核酸藥物等領域的10個項目進入終選評比。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21年10月揭牌的“張江細胞與基因產業園”正積極推進上海市病毒研究院、上海張江合成生物創新中心的落地建設。為加快張江細胞與基因產業園的建設,新的承載空間——總建筑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的張江基因島今年正式開啟運營,以滿足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