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8日,微醫—醫鄰腫瘤醫聯體協作平臺暨烏鎮互聯網醫院醫鄰腫瘤中心在上海啟動,這是全國范圍內成立的首個圍繞腫瘤學科成立的互聯網專科醫聯體平臺,也是微醫新型健保體系專科陣營又一實力
2017年7月8日,微醫—醫鄰腫瘤醫聯體協作平臺暨烏鎮互聯網醫院醫鄰腫瘤中心在上海啟動,這是全國范圍內成立的首個圍繞腫瘤學科成立的互聯網專科醫聯體平臺,也是微醫新型健保體系專科陣營又一實力新軍。當天,首批來自陜西、江蘇等四省的6家市縣級醫院也宣布加入該醫聯體。
圖為大會現場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解放軍八一醫院秦叔逵教授在啟動儀式上指出:“中國人口眾多,衛生發展極不平衡,急需一種有效模式把腫瘤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專科醫聯體應運而生,國家醫聯體政策讓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希望發揮我們各位專家學者的學術引領作用,通過線上線下交流等方式對基層醫生進行有效地技術指導,更好地為廣大病人服務。”
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今年將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形成。如何充分發揮醫聯體尤其專科醫聯體的作用,提高腫瘤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成為各地衛生主管部門面臨的新挑戰。自2016年4月啟動醫聯體計劃以來,以微醫為代表的“互聯網+醫聯體”創新模式積極探索實踐,受到醫療行業廣泛關注。
幫扶基層醫療學科建設
互聯網為學科醫聯體賦能
圖為技術幫扶簽約儀式
2016年11月,在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組織下,中國醫促會組織數十名院士、專家成立“華佗工程”項目,通過組織醫促會下121 個分會及全國的優秀專家資源,建立專項技術服務團隊,幫扶基層醫療機構學科體系建設,構建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區域醫療的聯合體,并通過與微醫平臺合作,發揮互聯網在產品、系統、學科基地建設、運營、服務領域的強大優勢,為華佗工程全面賦能。
今年4月29日,互聯網醫療分會暨全國醫聯體聯盟宣布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民、微醫董事長兼CEO廖杰遠分別獲頒聯盟理事長、常務副理事長聘書。6月16日,中國醫促會生殖醫學分會、放射學分會、眼科分會等十大學科作為第三批學科,強勢加盟華佗工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杰等10位專家帶領各學科,擬借助互聯網平臺,共同推進國家學科醫聯體建設。
互聯網+專科醫聯體的建設運營模式已成為業內共識,院士、專家的集體加盟為推動專科能力向基層下沉奠定了基礎。作為國內最大的線上線下結合的醫聯體,烏鎮互聯網醫院已成立12個由眾院士領銜的專病遠程會診中心,涵蓋皮膚、肝膽胰、多學科影像、大腸癌、燒傷等多個學科。包括胰腺癌遠程會診中心、大腸癌MDT遠程會診中心、世界華人醫師腫瘤精準治療會診中心在內的八大垂直學科中心,讓患者足不出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讓基層醫生可以與頂級專家交流,提高基層學科能力。
據了解,微醫—醫鄰腫瘤醫聯體協作平臺成立后,將作為第13個專病遠程會診中心加入烏鎮互聯網醫院平臺,依托微醫投入3億元建成的由遠程診療、遠程會診、遠程轉診、遠程培訓、云病歷、云檢查檢驗和支付結算七個子系統組成的醫聯體系統,加上醫鄰網與國內外數千名權威專家導師建立的廣泛深入合作,腫瘤醫聯體協作平臺向上可聯合知名專家、重點醫生,組成腫瘤領域權威智庫,向下可連接基層醫生、患者,提供問診、會診、患教等服務,充分放大腫瘤專家的價值,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的腫瘤防治能力。
依托系統、流量、運營三項核心能力,微醫整合線上線下醫療資源,建立遠程會診機制,通過頂級專科團隊為醫聯體平臺“輸血”,同時搭建遠程培訓、遠程教育等平臺,實現醫療能力必要的資源共享和技術協作。
啟動當天,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醫院、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陜西省第四人民醫院、陜西銅川中西醫結合醫院、宿遷市腫瘤醫院、成都航天醫院共同加入微醫—醫鄰腫瘤醫聯體,并簽訂技術幫扶戰略協議。
深化專科布局
微醫進一步夯實新型健保體系
日前,在中國創新大會上,微醫宣布落地完成由專科、全科、保險組成的微醫健保體系,對標美國凱撒醫療集團,成為“中國式凱撒”。作為微醫健保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微醫不斷深化專科體系建設,與19個省市中心醫院共建互聯網醫院,成立了12個由院士領銜的專科遠程會診中心,通過與全國重點醫院的優勢學科合作,建成了一個“沒有圍墻的醫院”。
而新成立的腫瘤醫聯體協作平臺,則進一步強化了微醫體系內專科能力,在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下,通過遠程會診、雙向轉診、專家協作等形式,讓優質資源“組團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在作為健保體系“龍頭”的專科體系建設的不斷夯實和深化下,“網底”全科服務體系與專科得到有效協同,關鍵“紐帶”保險服務成規模落地,微醫新型健保體系對中國優質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醫療服務質量提升以及醫療衛生費用的節約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真正助力“從被動醫療到主動健康”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