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中國抗瘧力量和經驗惠及非洲
新華社記者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瘧疾仍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去年12月發布的《世界瘧疾報告2022》,2021年全球84個瘧疾流行的國家和地區中,瘧疾病例數達2.47億例。全球范圍內瘧疾負擔最重的是非洲,這一地區的瘧疾病例數約占全球的95%。近年來,中國
新華社記者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瘧疾仍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去年12月發布的《世界瘧疾報告2022》,2021年全球84個瘧疾流行的國家和地區中,瘧疾病例數達2.47億例。全球范圍內瘧疾負擔最重的是非洲,這一地區的瘧疾病例數約占全球的95%。近年來,中國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分享到它的好處。自己一輩子想的,就是老老實實把科研做好,把課題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開發出更多藥物來,造福更多人,這也是我自己的興趣所在。”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后,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這樣說。201
6月30日,世衛組織發布新聞公報稱,中國正式獲得世衛組織消除瘧疾認證。公報說,中國瘧疾感染病例由上個世紀40年代的3000萬減少至0,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瘧疾是最兇險的傳染病之一。數十年來,世界多國科研力量持續投入到抗擊瘧疾的戰斗中。中國科研項目組則憑借中醫藥的優勢,走上了一
世界衛生組織30日向中國頒發國家消除瘧疾認證,稱贊中國從20世紀40年代每年報告約3000萬瘧疾病例、經過70余年不懈努力到如今完全消除瘧疾,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中國長達70年的抗瘧之路,不僅取得了從3000萬到零病例的矚目成績,也為實現“無瘧疾世界”愿景做出了中國貢獻。抗瘧之路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
青蒿素是現今治療瘧疾的重要藥物,但有些瘧原蟲逐漸對它產生了耐藥性。德國研究人員近日表示,他們找到了惡性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耐藥性的機理,這一發現有助于未來改善針對瘧疾的藥物。德國伯恩哈德·諾希特熱帶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惡性瘧原蟲體內有一種名為Kelch13的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中國首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用創新性的研究為世界帶來了迄今最重要的抗瘧疾藥——青蒿素。受益于此,數百萬瘧疾患者重獲生機。1930年12月30日,浙江省寧波市開明街508號屠家男主人,從《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中擷取“呦呦”二字,為剛剛降生的女兒取名。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青蒿素依然是人類抗瘧首選高效藥物。”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時披露,她與團隊成員經過多年攻堅,在“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上獲得新突破,并提出合理應對方案。這則消息很快在網絡刷屏。這段時間,人們普
青蒿素挽救全球數百萬人生命,針灸載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傳遍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當下中醫藥“國際范”十足,在造福全球人類健康事業上大放異彩!在“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推動下,中醫藥將如何繼續為全世界帶來驚喜呢?近日,環球網記者專訪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共同探討中醫藥“走出去”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