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徐鵬航)國家醫保局30日公布,目前,27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發文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其余4個省份正在加快推進相關工作。輔助生殖是通過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等技術,讓患不孕不育癥或有家族遺傳病的夫婦受孕并生下健康的胎兒。今年以來,多地陸續將輔助生殖相關技術納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徐鵬航)國家醫保局30日公布,目前,27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發文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其余4個省份正在加快推進相關工作。輔助生殖是通過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等技術,讓患不孕不育癥或有家族遺傳病的夫婦受孕并生下健康的胎兒。今年以來,多地陸續將輔助生殖相關技術納
雖然目前市場需求旺盛,但是中國輔助生殖領域仍面臨嚴峻挑戰。為了更好地規范我國輔助生殖產業的發展,專家建議,我國要建立專業培訓體系;同時要對輔助生殖產業加強監管和建立倫理監督機制。相關研究和統計顯示,生活方式改變、環境因素等導致不孕不育率出現上升趨勢,我國已有近3%的嬰兒通過輔助生殖技術
為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涉及人群廣、診療必需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將納入北京市醫保甲類報銷范圍。昨日,北京市醫保局會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下發《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63項醫療服務價
在花了十幾萬元、三次試管嬰兒失敗以后,46歲的林晨又踏上了新一輪的求子之路。早上三點半匆匆起床,從老家臨沂趕往濟南,八點準時出現在助孕診室門口,這樣的奔波路程,她堅持了近一年。而林晨,只是數以萬計求子心切家庭的一個縮影。隨著不孕不育發病率上升,寄希望于輔助生殖技術的家庭也越來越多,有數據統計顯示,我
32歲的瑪麗(化名)居住在希臘雅典,她做夢都想擁有自己的孩子,但她的卵子質量太差,4次體外受精(IVF)均以失敗告終。萬般無奈,她求助于一項極富爭議的技術——使用另外一名女性的DNA。4月9日,她成功生下一名體重2.9公斤的男嬰,這名嬰兒也成為應用此項技術治療不孕癥而誕下的首名“三父母”嬰兒。瑪麗圓
2019年4月15日8點34分,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二代寶寶”出生了。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手術室內,伴隨著一陣響亮的啼哭,這個身長52厘米,體重3850克的男嬰出生了。如同當年他的媽媽出生時一樣,他的出生同樣引人注目。這名男嬰的媽媽是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這名男嬰也就成為由試管嬰兒分娩的“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