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心血管疾病易高發 專家建議這樣安“心”過年
新華社太原2月1日電(記者馬曉媛)春節假期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期。專家提醒,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慢性病患者等都應當關注心血管疾病風險,要注重飲食健康和作息規律,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飲酒和過度勞累。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主任醫師張麗暉表示,春節期間人們很容易攝入過多高脂、高鹽、高糖的食物,
新華社太原2月1日電(記者馬曉媛)春節假期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期。專家提醒,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慢性病患者等都應當關注心血管疾病風險,要注重飲食健康和作息規律,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飲酒和過度勞累。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主任醫師張麗暉表示,春節期間人們很容易攝入過多高脂、高鹽、高糖的食物,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英國諾丁漢藝術與設計學院電子紡織品專家開發出一種新型智能襪子,可提醒老年人注意跌倒的風險,準確率超過94%。這種智能襪子也可在老人跌倒后提醒家屬或急救人員,以便盡快采取措施。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材料》雜志。跌倒可能會對老年人的生活造成毀滅性影響,實時提醒護理人員和醫療專業
血氧飽和度在60%上下浮動、滿肺濕啰音、鼻導管的吸氧效果不佳……近日,73歲的錢先生在家中突然病重。南京市急救中心城南分站接到求救電話后,立即派出救護車前往。在救護車上,醫生沈佩和同事第一時間判斷出老人可能是頑固性低氧血癥,立即使用了無創呼吸機,使錢先生的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5%以上,抵達接診醫院。“
“沒想到會延誤兩個小時。如果急救及時,這孩子很可能生還,太讓人痛心了”“人命關天呀,以后還會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近日,“鄭州‘120’延誤救治女大學生”事件成為河南鄭州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發現,人們在為病逝女大學生彭某君深表同情的同時,呼吁構建一套更規范、高效、便民的急救
北京院前醫療急救號碼統一為120急救、搶救等可撥打“120”求助 非急救醫療轉運服務可撥打“999”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北京市衛健委昨日發布消息,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市衛生健康委、市紅十字會協同配合,全力推進,自2022年1月1日開始,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呼叫號碼正式統一為“120”,對院前醫療急
明星高以翔心源性猝死、東單路口因為兩位醫護人員聯手用AED(體外除顫儀)救下一位心臟病的老人而贏得了“全宇宙最安全路口”的稱號……這一正一反兩個熱點事件讓全社會的目光都聚焦到“院前急救”。這次兩會,這個話題也引發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不少代表、委員結合自己的調研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為急救行業畫像:壓力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關于實施急救分級分類救護的辦法》,對于呼入的急救任務將進行分類;院前醫療急救人員在施救現場將根據患者的傷病情現場分級,急重癥患者將直送醫院急診“紅區”就診。該辦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打電話叫救護車,當電話進入到北京急救中心120或北京紅十字會999緊急救援中心時,
“我們統計過猝死量,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都發生在家庭。”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張文中近日介紹,現在北京地區有208個急救站,花在進院之前的平均急救時間大概在15分鐘左右。北京急救中心計劃在三年內一個街道爭取有一輛救護車,將覆蓋到340個人員密集的街道。猝死被認為是人類最嚴重的一種疾病。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有
北京急救呼號將逐步統一為“120”本市將利用3-5年時間穩妥推進120、999兩個急救系統整合 實現統一指揮調度本報訊(記者 李澤偉)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昨天組織召開“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提高急救服務能力和水平”議案辦理工作啟動會。市人大常委會將重點對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保障情況等四個方面開展監督
掌握常見急救技術 讓幸運不止發生在“東單路口” 前幾日,“東單”突然躥上熱搜,被網友一致評為“史上最安全路口”,這事兒還得從3月26日說起,當日一男子在北京東單體育館心跳驟停,巧遇6位協和醫生聯手救治。而在此前,也曾發生過協和醫院骨科醫生在東單救治摔傷老人、ICU護士在東單搶救猝死路人、婦產科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