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中國臨床醫護人員積極應用AI技術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張素)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重點關注人工智能(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與影響。報告發現,中國臨床醫護人員在AI技術應用方面展現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積極性與準備度,為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奠定基礎。《未來醫生白皮書(2024)》由愛思唯爾發布。本次報告通過線上調研方式,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張素)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重點關注人工智能(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與影響。報告發現,中國臨床醫護人員在AI技術應用方面展現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積極性與準備度,為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奠定基礎。《未來醫生白皮書(2024)》由愛思唯爾發布。本次報告通過線上調研方式,
廣東湛江某醫院近期推出了一項引人矚目的政策——鼓勵醫護人員“先收后退”患者或家屬的紅包。院方解釋,若拒收紅包,反倒令病患或家屬“不放心”,醫護心理壓力也很大。面對“塞紅包”,醫護可先收下再上交院方,最后在病患辦理出院等結算付款時如數退還。對于退紅包的醫護,則給予獎勵。該措施從今年4月開始實行,至
中新網武漢10月17日電 (黃潔瑩 秦斯)在醫院闖關114天,早產雙胞胎姐妹心心、念念于17日出院。“這對超早產雙胞胎的救治是一個醫學奇跡。”負責救治的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夏世文說道。 今年6月,胎齡僅23周的心心、念念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出生。因為早產,姐妹倆出生時體重分別為6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李恒)10月14日是“世界安寧緩和醫療日”。記者從14日在京舉行的2023世界安寧緩和醫療日主題活動上獲悉,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安寧療護服務發展,實施安寧療護人才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已培訓4000名安寧療護骨干醫護人員,全國設有安寧療護科的醫療衛生機構超4000家,不斷用心
昨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為了讓更多人關注、了解這一疾病,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一場以“關愛帕金森”為主題的義診活動在醫院門診一部大廳開展。醫護人員還專門帶來了一套自行研發的帕金森癥狀體驗工具包,可通過“沉浸式”穿戴,感受帕金森患者行動的不易,以激發人們對患病群體的關注和共情。北京青年報記者在
這個春節期間,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全國各地的新冠感染患者陸續康復出院。在江西省新冠患者治療重點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公共衛生中心,患有肺結核、淋巴癌等多種基礎疾病的游開龍,1月中旬感染新冠病毒后,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病情痊愈可以出院了。在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去年12月至今,該醫院累計
新春佳節,成都市養老機構醫護人員堅守一線,全面做好安全健康保障工作。從老人防病治病、加強健康監測到及時心理健康干預、暢通轉診“綠色通道”等方面,全方位守護老年群體身心健康。居住在成都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的88歲老人游科珍,去年12月25日晚上突發呼吸困難,被24小時值守崗位的醫生發現,給予及時的救治。目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2022年12月31日發布《關于印發加強當前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采取相應措施,重點抓好農村地區防疫體系運轉、藥品供應、重癥治療、老人兒童防護等方面工作,加強日常健康服務,突出重點人群管理,有序疏導診療
挨個床位詢問患者病情,仔細觀察患者術后傷口愈合情況,耐心安撫患者情緒,把溫暖送到每一位患者身邊,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這份關心和溫暖對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親身經歷武漢戰疫后,我更加堅定了要在平凡崗位上做好不平凡工作的信念。2020年初,我像戰士一樣奔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武漢。作
新華社堪培拉10月13日電(記者岳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澳大利亞成年人群體中,近三分之一感染者的癥狀持續時間超過4周,影響不容忽視。領銜這項研究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尼古拉斯·比德爾說,通過對感染新冠病毒的成年人群體進行調查發現,
中新社廣州8月5日電 中國首個智慧家庭病房5日在廣州啟動,該病房打通了醫院病房與患者家庭之間的最后“一堵墻”,實現了智慧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和居家康復一體化,成為“沒有圍墻的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院長瞿紅鷹表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日益加劇,家庭智慧化成為大勢所趨。探索智能化適老適殘應用,對提高老年人
“林老師,今天又是你值班?”“何阿姨,來了呀,今天在37床做哦!”在上海東方醫院血透中心,浙江援滬的血透護士林芳與病人何阿姨熱情地打著招呼。 何阿姨被女兒攙著慢慢走到病床邊,另一位援滬隊員張麗娜看到,小跑著過來,扶上床、開機、接液、上機……4個小時后,血透順利做完。何阿姨的女兒叫住兩位護士,從包里
科技日報訊 (方雯 方萍 記者吳長鋒)4月12日14時許,上海花博園復興館安徽方艙醫院A艙患者馬勤(化名),拿著自己的出艙證明登上大巴,與照護他的醫護人員揮手告別,互道珍重。當天下午,中國科大附一院整建制接管的上海安徽方艙醫院A艙共出院184人,也是目前安徽方艙醫院單日出艙患者最多的病區。出艙前,中
新華社長春3月30日電(記者趙丹丹)29日早上五點半,長春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5號艙的大多數患者還在睡夢中,新冠肺炎輕癥患者蘇海榮就已經悄悄起床,開始了新一天的方艙志愿者生活。“‘大班長’來啦!”在護士臺,正在進行早交班的護士看到蘇海榮,打起招呼。“早上好,今天啥任務?”蘇海榮說。蘇海榮在長春會展中
3月29日,黑龍江又一批支援吉林的醫療隊啟程了。32名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的醫護人員循著白山黑水,與吉林人民共克時艱。他們當中,很多人已是“抗疫老兵”。今年43歲的哈醫大一院護士長王磊曾支援過武漢抗疫,也幾次被派往黑龍江省新冠肺炎救治中心工作。“歷經疫情救治,我更加覺得,有時我們
中新網北京3月30日電 (記者 張素)在對11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臨床醫護人員進行抽樣調研,對權威臨床專家進行訪談,以及分析過去10年全球醫療行業變革動力后,研究人員撰寫《未來醫生白皮書》,并于30日發布。這份報告歸納出全球醫療發展的三大趨勢:數字技術與醫療手段的深度融合;患者健康素養的全面
中新網包頭3月3日電 題:草原“白衣天使”愛心滿滿:為7月嬰兒當“臨時媽媽”近100小時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3日下午,52歲的胡憶玲說起為7月大的嬰兒佑佑(化名)當100個小時“臨時媽媽”的事時特別興奮。“孩子出院時,我們大家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里想著孩子平安就好。”這位來自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醫學院
新華社深圳2月26日電(記者查文曄)當前香港新冠肺炎疫情仍處加速上升期,采取各種措施盡力壓制即將到來的疫情高峰,已成為香港抗疫工作的當務之急。這是參與指導內地援港抗疫工作專家、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子健2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特別強調的一點。內地專家與香港同行溝通順暢據介紹,目前已有兩批內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道路兩旁張燈結彩,在火紅的燈籠和炫目的彩燈映襯下,這座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侵襲的小城顯得空前靜謐。在刺骨的寒風中,醫護人員、基層黨員干部、志愿者等一線疫情防控人員仍堅守崗位,守護著萬家燈火里的平靜與安寧。在綏中縣封閉管控的農電小區,醫護人員安泰紅剛剛為3個單元
2月12日,醫護人員為封控區內的居民進行核酸檢測采樣。新華社記者 李昂 攝新華社沈陽2月13日電 題:集中隔離點情況怎么樣?防疫物資儲備如何?社區疫情防控怎么做?——探訪遼寧綏中疫情防控一線新華社記者張博群、李昂2月12日0時至24時,遼寧省葫蘆島市新增1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至此,葫蘆島本輪疫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以來,奧運會吉祥物“冰墩墩”成為“新晉頂流”。近日,受疫情影響的深圳上新了“防疫版”冰墩墩,龍崗區某社區制作冰墩墩核酸檢測貼紙受到居民歡迎,還有醫護人員在防護服上繪制正在滑雪、玩耍的冰墩墩。(2月10日《北京青年報》)北京冬奧會比賽熱火朝天,憨態可掬的“冰墩墩”深受人們的
豐臺區青塔街道有序組織居民進行核酸檢測 供圖/豐臺區政府此次疫情中豐臺區出現聚集性疫情,面臨社區傳播風險。為有效阻斷疫情傳播,確保全區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從昨日6時,豐臺啟動全區核酸檢測工作,共開設核酸采樣點位1073個,投入醫護及服務保障人員1.3萬余名,計劃當日完成所有采樣工作。北京青年報記
中新網武漢1月13日電 (高翔 施悅)核酸采集將告別人工打印條碼,檢查結果可通過手術小程序實時查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13日展示了該院發明的便攜式移動核酸采集機樣機,不久將批量生產,可大幅提高戶外核酸采集的準確性,降低核酸采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據了解,醫護人員在戶外采集核酸時,需要人工打印條碼,輸入各
“孩子發燒了,但是沒戶口、沒核酸檢測,怎么辦!”“剛才老家的村支書給我打電話,說奶奶病了,我想回去看看……”往日人潮洶涌的城中村村口,在封控管理之下,工作仍舊無比繁忙,接收著各種出村請求。城中村里聚集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因為人員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這里成為西安本輪疫情的“重災區”和疫情防控的“硬骨
國際戰“疫”行動英國《自然》雜志11日發表的一項免疫學研究指出,過去對其他冠狀病毒的暴露或許能提高身體清除新冠病毒的速度,因為免疫系統有“記憶”,能記住在不同冠狀病毒中都高度保守的病毒復制蛋白。研究結果表明,這種高度保守的蛋白可作為今后針對地方性流行病和新發冠狀病毒疫苗的靶點。該研究分析了新冠病毒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