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啟動2025年陪診師培訓
隨著人口老齡化尤其是高齡化的演進,上海戶籍老年人口已突破568萬人,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就醫陪診需求日益凸顯,催生了“陪診師”這一新興職業群體。3月24日,2025年上海市陪診師培訓啟動會在上海舉行。本項培訓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開放大學共同舉辦,上海市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協會協辦。培訓采用“政校行企
隨著人口老齡化尤其是高齡化的演進,上海戶籍老年人口已突破568萬人,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就醫陪診需求日益凸顯,催生了“陪診師”這一新興職業群體。3月24日,2025年上海市陪診師培訓啟動會在上海舉行。本項培訓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開放大學共同舉辦,上海市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協會協辦。培訓采用“政校行企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國式現代化】臨近中午,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府西醫養中心后廚蒸汽氤氳,飯菜香氣縈繞。護理人員根據老人口味精心搭配飯菜,然后細心裝入寫有名字的保溫飯盒,送往各個樓層。這是太原推動醫養結合的一個縮影。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既是民之所盼,更是民生大計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高蕾)記者12日從民政部獲悉,民政部、財政部近日專門印發通知,部署做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有關工作。通知要求,收住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的養老機構,應滿足《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強制性標準要求并具有收住中度失能及以上老年人的服務條件,不得采取分灶吃飯
近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布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IEC 63310《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以下簡稱《國際標準》),旨在為全球各類養老機器人提供更加貼合老年群體生理和行為特點的技術指引。這一標準規范的率先發布,既是國內智慧養老產業快速發展態勢的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服務能力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但也面臨農村老年人收入較低、醫療資源短缺等現實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鎮白沙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侯二河認為,要重視提高農村醫療水平,改善農村老人就醫條件。侯二河代表建議,推進醫療資源均衡配置,建立城市醫院與農
2013年,《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印發,開啟了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元年;2024年,我國首個關于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綜合性政策文件《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出臺;今年初,我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10余年來
不久前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促進醫養結合。醫養結合是將醫療服務資源和養老服務資源對接與整合的醫療改革新模式。持續擴大醫養結合機構覆蓋面,能夠滿足老年群體對養老、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等多樣化服務需求,為增進老年人福祉培育經濟新動能。近年來,面對人口老齡化程度不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對我國未來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作了系統部署,明確提出“發揮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充分發揮市場活力,支持各類市場主體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推動養老服務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市場和
如何加快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讓全體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三方協同機制,強化有力有效的養老服務要素保障。其中明確,要完善財政支持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養老事業,不僅是老年人的事情,也是關系國家大局、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的事情。認真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積極穩妥推進改革,隨著政府、社會、市場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和持續投入,一個更加完善、高效、人性化的養老服務體系終將實現。這將進一步激發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活力,更
為滿足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需求,將專業養老服務送入尋常百姓家,2024年北京市重要民生實事項目要求,全市要建設100個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100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并通過驗收,這些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可就近就便為老年人提供集中
深入組織實施新時代“銀齡行動”、制定低收入人口認定辦法、提升兒童福利服務水平……事關2025年民生保障網,12月30日召開的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信息量滿滿。著力推進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截至2023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占總人口的21.1%。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不僅
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昨日,由北京市民政局、天津市民政局、河北省民政廳指導的京津冀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見習基地揭牌儀式暨首屆“家庭照護者培訓日”活動在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舉辦。三地民政部門領導為首批20家培訓基地、見習基地單位授牌。今年7月,三地民政部門聯合印發了《京津冀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見習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口的“健康儲能”表現出高度異質性:有些人慢病共病風險逐漸增加,有些人仍具有較高健康人力資本開發潛力。顯然,既往單一、分割的醫療、體育與養老服務體系,難以滿足現今老年人的多層次健康需求。在當前醫養結合的基礎上融入體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健康和主動干預,或可有效預防或延緩增
民政部、全國老齡辦10月11日發布的《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6億,占總人口的21.1%。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社會對老年人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的需求十分迫切。日前,2024天津國際銀發經濟博覽會舉行。會上亮相的各類智能養老產品讓參
眼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異地養老、候鳥式養老等服務模式逐漸受到關注。異地養老的出現是與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聚集了大量養老所需的資源,但受發展重心以及功能設置等因素的影響,中心城市和發達地區養老服務供給成本較高,導致養老服務資源過剩和養老服務供給不足并存。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本報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任歡)民政部、全國老齡辦近日發布《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萬人,占總人口的15.4%。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吳文詡)記者10日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針對高齡老年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養老服務保障工作,北京市多部門近日聯合出臺《關于加強“老老人”服務保障的若干措施》,主要涉及加強需求調查和兜底保障、優化服務設施功能布局、擴大普惠服務、完善醫療服務供給、推進服務專業化標準化智慧化、強化
工作人員在寧夏2024養老服務業博覽會上向參觀者介紹醫療產品。新華社記者 毛竹攝6小時行走續航能力,15個小時待機時長,全球首款肌腱驅動雙足機器人在VR設備遠程操控下,不但能為老人端茶送水,還能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及時報警。近日,寧夏舉辦2024養老服務業博覽會,諸多類似全球首款肌腱驅動雙足機器人的科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8月26日下午,國務院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為主題,進行了第九次專題學習。國家統計局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了一批新職業和新工種,其中在養老護理員職業類別下新增了社區助老員和老年助浴員兩個工種。加上之前發布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和健康照護師等職業,與養老行業相關的新職業和新工種日益增多。這一現象表明,我國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已經有了一定規模,并且職業分工日益專業化與精細化。據最新統計
一日三餐,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更是關涉“老有所養”的重要方面。當前,全國各地著力解決老年人就餐問題,加快建設“長者食堂”“老年餐廳”,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菜品豐富、安全衛生、價格公道的餐飲服務,還能利用“高科技”將個人健康檔案與老年食堂數據打通,通過人臉識別提供有針對性的菜品服務,實現了由“吃上
新華社記者姚玉潔、劉羽佳、桑彤當前,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在6月19日至20日舉行的2024陸家嘴論壇上,銀行業、保險業等人士圍繞銀發經濟與養老金融展開討論,就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推動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等提出建議。發展銀發經濟,既是實現老年群體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也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布關于對《北京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試點項目建設運營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管理辦法》中提到,北京試點將養老托育等9大服務嵌入社區服務。社區原則上應配置養老托育功能《管理辦法》明確,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主要是通過在社區(小區)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青海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青海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其中提到,強化政府兜底保障職責,加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加快建設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普惠可及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促進我省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