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春天最顯著的變化就是陽光照射的時間比冬季逐漸增加,氣溫緩慢升高。而春分時節,正是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的日子,所以從理論上來講,陽光照射的時間正好是全天的一半時間。而全球的白天和夜晚時間等長。待到春分之后,我國所有地區都將出現白天時間逐漸延長,而夜晚時間逐漸縮短的現象。
而這時我們人體也會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有相應的變化,處于生長期的孩子,在春季時的生長速度會加快,這和春季自然界的欣欣向榮是有對應關系的。而人體的陽氣經過冬季的收斂和閉藏,在春季開始外放和發散,而這種向上的陽熱之氣,正好可以促使孩子生長發育。
那么如何促進陽氣生發呢?黃帝內經建議我們“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即人們應當入夜而眠,早早起床,到庭院里散步,披散頭發,舒張形體,使神志和人體陽氣隨著春天自然界的陽氣生發而勃發。
最近因為疫情逐漸被控制,很多地區已經開始逐漸恢復日常工作,但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沒有恢復上學,處于在家修整的狀態,很多孩子可能就會晚上睡得很晚,而早上賴床不起床,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在睡眠時,人體的陽氣是內伏的,而清醒的時候,陽氣的外展的,所以如果睡眠時間過長,尤其是本應清醒、陽氣外放的白天,人體卻仍然處于睡眠的狀態下時,很容易導致陽氣內伏太久,而無法外展生發。這樣是不利于孩子春季生長發育的。
但是早起也并不意味著要特別早,古代醫家認為早起不要早于雞鳴之時即可,也就是說大概相當于現在不要在5點之前起床,通常我們建議,目前居家的孩童,也最好按照日常上學的作息時間來要求自己,比如6點半到7點之間起床就可以了。
而晚睡也不是說熬夜就有利于生長發育,對于正常人群來說,晚上11點前入睡就屬于晚睡的范疇了。而對于學齡期的孩子來說,9-12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還是要保證的。所以舉例來說的話,對于一個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晚上10點睡覺,第二天7點起床,就可以保證一晚上9個小時的睡眠。如果想讓他多睡一些時間,那么可以讓他9點上床睡覺,第二天7點半起床,這樣也有了10個半小時的睡眠時間。
另外,在早上剛剛睡醒的時候,適當的進行一些簡單的身體活動,也是可以起到促進身體生長的作用的。但是還是那句話,疫情期間,適當增加居家活動,減少外出活動是最為保險的。同時別忘了平衡的飲食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魏幗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營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