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聽到中醫師說病人“氣虛”、“陽虛”,這是因為從中醫角度看,人的體質可分為九種:平和……
我們常常會聽到中醫師說病人“氣虛”、“陽虛”,這是因為從中醫角度看,人的體質可分為九種: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血瘀質、濕熱質、氣郁質、特稟質。由于南方地區氣候濕熱,大多數人都是濕熱質,今天我們就聽專家介紹一下,濕熱體質如何辨別及調理。
指導專家:深圳市寶安中醫院(集團)治未病中心主任尹建平
什么是濕熱質呢?
濕熱體質人群有典型“三黃”癥狀:面色暗黃、舌苔黃膩、小便黃赤。
除此以外還會表現為面部油膩,頭發易出油,脫發,易生痤瘡,口苦,口臭,汗味大,四肢沉重,大便黏滯或者燥結,異味大。
濕熱體質易患哪些疾病?
濕熱體質的人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容易患上脂溢性脫發、痤瘡、汗病、泌尿道感染、膀胱炎、皮膚瘡瘍、皮癬、腳癬、高血脂、肝炎、黃疸等疾病。
同時,這一類人群還容易出現身體沉重、肌肉疲勞,腰酸背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一系列表現。
濕熱體質從何而來?
1、環境因素
在中醫看來,人和自然是一個整體,當生活的環境比較濕熱時,身體也最容易感受濕熱之邪。
2、飲食因素
長期進食滋膩之物容易形成濕熱體質。主要有以下幾種食物:
(1)煎炸油膩食物。
(2)酒類,尤其是黃酒、葡萄酒、啤酒。
(3)濕熱水果,如榴蓮、芒果、菠蘿、荔枝、龍眼、葡萄、香蕉等。
(4)濕熱食物,如糯米、甜品、狗肉、鹿肉、牛肉、羊肉等。
3、生活習慣
長期抽煙、熬夜、精神壓抑、進食補品等習慣都會助長濕熱質。
濕熱體質如何調理?
1、精神調養
偏濕熱質的人常心煩,易動怒,懈怠而生活無節制。
因此,平時要加強意志鍛煉,調節情志,不要輕易動怒。
適宜動靜結合,馳張有度;少思寡欲,生活有規律。
2、飲食調養
宜:清利濕熱之物。適當多吃蓮子、薏仁、茯苓、赤小豆、綠豆、鴨肉、鯽魚、絲瓜、冬瓜、苦瓜、西瓜、黃瓜、白菜、空心菜、蓮藕等。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果蔬能有助保持大小便通暢,防止濕熱郁積。
忌:辛辣燥熱之物。首先要遠離煙酒,不吃油炸食物,盡量少吃溫熱食物,如生姜、大蔥、狗肉、羊肉、牛肉等。
3、藥膳調養
(1)湯類:
·苦瓜250克,排骨250克,(排骨用小火先煲,苦瓜后放入煲)。
·綠豆150克,加水1500ml煲湯。
·三豆湯:赤小豆、黑豆、綠豆各30克。
(2)茶類:
·綠茶10克,白茅根20克。
·綠茶10克,菊花20克。
·桑葉10克,菊花20克,夏枯草20克。
(3)粥類:
·綠豆粥:綠豆100克,梗米100克。
·茅根粥:白茅根100克,梗米100克。
·三豆粥:赤小豆、黑豆、綠豆各30克,苡仁30克,梗米100克。
4、運動調養
偏濕熱質的人身重易倦怠,所以要長期堅持鍛煉,如快走、慢跑、球類、游泳、太極,均可選擇。
活動量要由少到多,不能一次過量,以傷害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