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5月17日電 (楊伏山 唐湘偉)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暨數字化口腔產業分會學術巡講(廈門站)麥芽口腔大講堂16日在廈門舉辦,“功能和美學種植”技術,吸引福建省約500名青年口腔醫師欣然與會助陣。
主辦方稱,幾乎福建省各地市的口腔醫師都來了。種植學術大會簽到結果顯示,到會學員總數達到500人,除了廈門本地外,還有來自福州、泉州、南平、莆田、漳州、三明、龍巖等地的醫務工作者。
一場學術巡講,何以能吸引這么多青年口腔醫師到場呢?
廈門大學口腔醫學學科帶頭人、現任廈門麥芽口腔醫院院長姚江武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此一語道破:吸引這么多學員到場的,是“功能和美學種植軟硬組織兼施策略”技術。

“本次大會,2021(CSDDI)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聯合國內頂尖醫學力量,帶領廈門口腔行業同仁站在行業高度,探索數字化新技術。”他說。
當天,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部副主任、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數字化口腔產業分會創會主任委員,候任會長劉峰教授、姚江武教授、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醫學碩士吳東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牙周科主任張雪洋教授等6位專家到會主講。
劉峰教授在演講中肯定了功能和美學種植軟硬組織兼施策略的意義,他認為,美學種植軟硬組織的發展和普及,毫無疑問將是接下來口腔醫學界的主要趨勢之一。
吳東教授告訴記者,新技術學起來有一定門檻,但可以克服。比如他自己分享的《塊狀骨在牙槽嵴增量中的應用》,學員只要有一定的種植經驗,加上系統性的學習,再加上合適的專家指導與及時的技術總結,應該很快就能上手。
“功能和美學種植”技術為何能讓福建全省的口腔醫師趨之若鶩呢?劉峰稱,在缺牙患者中大約有70%的人,牙拔除后,牙槽骨存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骨改建,使其喪失天然外形,修復的不夠完美直接影響美觀。
劉峰表示,對于廣大口腔醫師來說,如果能解決功能和美學種植的問題,將大幅度提高診療水平,服務更多患者。
姚江武亦表示,種植牙不僅要考慮到植牙的穩固和使用效果,還要考慮到周圍軟組織修復的美觀問題,特別是前牙區。
在他看來,美學區種植一直是種植治療的難點。隨著種植成功率的不斷提高,成功的骨結合不再是種植治療的主要目標。目前,美學區種植成功的內涵除了穩定的骨結合并行使咀嚼功能外,還需要有長期、穩定的美學效果——協調的種植體周圍軟組織及逼真的修復體。這是種植醫生現階段追求的目標。
張雪洋表示,功能和美學種植是一個多學科治療工程,學員們感覺新奇并不奇怪。青年牙醫只要堅持系統學習,并堅守醫療流程,相信很快就可以掌握骨增量技術,進而惠及更多缺牙人。
“在基礎牙科病診治領域,我們發展很快,與國外的差距在不斷縮短。”姚江武教授認為,這個差距還會越來越小。相信國內的牙科診療條件,在未來幾年內將迅速提升,甚至結合一些新技術的運用,形成自己的亮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