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4日訊 偽造就醫資料報銷新農合、個別醫療機構通過“分解住院”等方式違規套取新農合資金、基層村組干部侵吞農民醫保費用等違規騙取新農合基金的現象,將得到更加嚴厲的監管。
近日,國家衛計委官網通報了3種典型的騙保案例,漳州28人因偽造就診資料騙取新農合基金而上榜。國家衛計委已發文,將開展全國新農合基金監管專項督查,要求各省在本月15日前完成省內自查工作,國家衛計委將于本月15日開始現場抽查。
案例一 偽造發票騙保 主犯一審獲刑2年半
昨天,海都記者從漳浦縣法院獲悉,經審理查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間,陳某與姚某(另案處理)共謀利用偽造的住院病歷材料及發票騙取新農合補償款。陳某找來蔡某、黃某等9人,他們分別向陳某提供了參保新農合親屬的社會保障卡。陳某將收集來的社會保障卡,交由姚某偽造在外地住院的病歷材料及發票,再由蔡某、黃某等人分別持虛假的材料到當地衛生院辦理新農合報銷手續,以此方式騙取新農合補償款共計142657.32元。隨后,陳某分得贓款29100元,蔡某、黃某等9人分別分得贓款人民幣3000元至600元不等。案發后,陳某等人將所得贓款全數退回漳浦縣新農合管理中心。
2016年9月9日上午,漳浦縣法院對結伙騙取新農合補償款的陳某、蔡某、黃某等10人公開宣判。漳浦法院一審判決,主犯陳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半,并處罰金4萬元;從犯蔡某、黃某等9人因犯詐騙罪分別被判處7個月至4個月不等的監禁刑。陳某等人對一審判決不服,已提起上訴,目前此案還在漳州市中級法院審理中。
根據通報,自2015年以來,漳州市檢察機關共審查起訴詐騙新農合資金案件10件28人,均為犯罪分子通過網購虛假省外住院發票等材料,利用醫療信息聯網漏洞,團伙化、專業化騙取醫保金的新型犯罪。其主要特點有:一是犯罪手段由“小病大處方”虛增費用升級為偽造“一整套”住院票證騙取醫保金。二是假借患重病到外省醫院治療,規避信息系統審核。如平和縣檢察院辦理的3件9人此類案件,均是通過偽造異地治療癌癥的病歷進行報銷。三是通過網絡結成利益鏈。如漳浦縣檢察院辦理的陳某等10人詐騙案,陳某在上家姚某的說服下,提供其母親參保信息獲取假發票并順利詐騙成功后,又主動充當介紹人,游說9人出借本人或朋友的參保信息,提供給姚某制造假病歷共同騙取醫療補償款,并從中獲取相應的介紹費。
案例二
衛生院“分解住院”
套取新農合基金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近日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衛生院,被舉報通過“分解住院”等方式套取新農合資金,僅2015年12月份就有200多人出現“一次住院、兩次記錄”的情況。因當地合管辦及時發現,未造成新農合基金損失。案件發生后,邕寧區衛生局對蒲廟鎮衛生院的違規行為,在城區衛生計生系統內通報批評,對蒲廟鎮衛生院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予以誡勉談話,并要求衛生院院長、黨支部書記、分管新農合院領導作出了書面檢討。
案例三
33名村民繳費后
遭村干部私自截留
根據通報,四川省崇州市江源鎮石魚村17、18、20組組長謝志明,在收取本村村民2014年新農合個人繳費資金后進行截留,導致村民漏保或降檔參保,涉及33人,金額5310元。案發后,崇州市江源鎮黨委政府即對此事進行調查處理,責令謝志明退還所有金額,并對受害人相關醫療費用予以補償,江源鎮紀委給予謝志明留黨察看1年處分。
此外,根據財政部2015年對全國城鎮居民和新農合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審核情況,河北、河南等地還出現了參保人員基本信息缺失和重復參保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