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中國工程院2021年醫學科學前沿論壇在廣州舉行,鐘南山院士作了線上報告。他透露,目前正全力研發針對變異毒株的疫苗,并尋找中國人對新冠病毒的易感基因。
在談到新冠疫情的精準預防時,鐘南山表示,當前我們遇到的主要問題是新冠病毒的變異。目前出現的變異毒株有來自英國、巴西、尼日利亞、南非等地。現在我們正在全力研發針對變異毒株的疫苗。
鐘南山院士介紹,目前全世界的新冠疫苗還有不少問題未解決,“比如,疫苗打了以后保護持續時間有多長?比如,打兩次甚至打三次,能不能進一步提高保護率?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鐘南山院士介紹,我國目前有近50種疫苗在研發過程中,在全世界有200多種疫苗正在研發。發展哪一種疫苗對預防工作更有利,我們的力量能不能用在刀刃上,也是面臨的重要問題。
針對全球范圍內的新冠疫苗接種產生的副作用問題,鐘南山院士表示非常關注。比如說在德國、奧地利、英國等有30多名健康者接種了腺病毒疫苗后,出現了血栓栓塞和血小板缺乏癥。為什么這些人會出現這些現象,與什么因素有關系?如何避免出現這樣的副作用?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鐘南山院士介紹,這次新冠疫情中,有的人平時很健康,感染病毒后病情迅速惡化,這可能和他的基因易感性有比較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正在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希望通過大規模人群篩查,特別是輕癥、重癥康復群體,找到我們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易感基因,這能讓我們對新冠肺炎的治療和預防做到心中有數,做好提前預測,這個也是精準防治的重要體現。
據介紹,論壇邀請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鐘南山院士、陳薇院士在內的二十余位國內知名專家,以“個體化醫學”為主題,聚焦個體化醫學當前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機遇。(記者陳輝 通訊員王媛、潘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