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發布的2018年1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中,歸屬于丙類傳染病的流行性感冒共錄得發病數273949例,死亡56人。而2016年、2017年全年流行性感冒死亡數分別是56人、38人(逐月累加)。也就是說,僅2018年1月的流感死亡數字,就與2016年全年持平,且高于2017年全年。
資料圖
2月13日,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馮錄召博士告訴澎湃新聞,今年流感疫情確實比往年更嚴重,強度更高。
他說,國家關于流感的報告是不完整的,即使是今年1月份的數據,其實僅僅占實際發病和死亡的一部分。
不過,針對全國流感目前的現狀,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2月12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今冬活動強度高于近幾年平均水平的流感疫情已經回落。
馮錄召也說,目前不管是在北方還是南方,流感樣病例比例、流感檢測陽性率和流感暴發疫情起數連續幾周都是持續下降的,說明流感疫情在全國都在下降。
疾控部門應更多地向公眾強調流感危害的嚴重性
澎湃新聞:《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時刷屏,很多人看了之后也會覺得焦慮,那流感為什么能致死?
馮錄召:首先我對作者親屬因流感去世致哀。這個文章寫得非常好,它是以患者親屬親歷者的角度,把整個發病就診的過程寫出來,非常客觀冷靜,我感觸很多,相信也引起公眾包括一些專業人士對流感的關注。
但這應該說是流感導致的死亡病例里一個個案。它說明一些高危人群,比如文章里提到的這位老年人,還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孕婦等,流感感染之后可能會引起肺炎、呼吸衰竭、多臟器衰竭等一系列并發癥,是能夠致死的。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包括作者本人和很多評論的文章,對流感和普通感冒分的也不是太清楚。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疾控部門應該更多地向公眾強調流感危害的嚴重性。
澎湃新聞:以前有人說不要一感冒就去醫院,現在又說對流感不重視、不早去醫院,后面可能會致命。很多人還是會混淆感冒和流感,疾控部門在流感的預防和治療方面有哪些建議?
馮錄召:患者自己判斷是流感還是普通感冒確實是很難的,即使醫生判斷有時候也比較難。流感跟普通感冒有些癥狀是相似的,但是有些癥狀又有所區別。我們建議身體比較健康人群,發生呼吸道感染之后,如果不是高熱、癥狀不重,主要是流鼻涕,可以先嚴密觀察。
但是如果出現持續高熱不退、呼吸困難等癥狀,或者兒童精神不好、神志不清,要馬上去就診。老年人、孕婦等高危人群,一旦感染流感,進展會比較快,所以需要盡早求助醫生。
希望對高危人群流感疫苗接種給予財政支持
澎湃新聞:流感疫苗當下的接種率為什么不高?
馮錄召:第一:公眾對流感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都不夠,有些人認為流感跟普通感冒沒有什么區別,不會引起特別嚴重的后果。第二:公眾對流感疫苗也不是特別了解。
雖然我們說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相對其它疫苗來講,流感疫苗有它的獨特性。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而且效果可能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所以公眾甚至一些專業人士會說流感疫苗效果不好,不建議接種。包括對疫苗安全性比如不良反應的一些擔憂,都可能是流感疫苗接種率比較低的原因。
疾控中心每年流感流行季節都會做一些科普知識宣傳,同時我們也希望將來國家能夠在政策上推動流感疫苗的接種,比如說對一些高危人群考慮給一些財政支持。
只看數據不能真正反映流感的真實發病、死亡數
澎湃新聞:剛剛發布的2018年1月份法定傳染病數據顯示,1月流感發病273949例,死亡56人。死亡人數遠遠超過去3年的同期數據,為什么數據上升這么高,是流感死亡率的統計口徑有什么變化嗎?
馮錄召:統計口徑沒有什么變化,確實今年的疫情比往年更嚴重,強度更高。
其實國家關于流感的報告是非常不完整的,即使是今年1月份報告了27萬多例的發病和50多個死亡病例,其實僅僅占實際發病和死亡的很少一部分。這個數字其實不能真正反映我們國家流感的真實發病和死亡數字。
我想補充一點,只看每個月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流感的發病和死亡數據統計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流感的活動強度。反映流感的活動強度主要是兩個指標:流感樣病例百分比,它反映的是流感樣病例占門急診就診病例總數的比例;流感樣病例中流感陽性檢出率。
這兩個指標可以反映流感的活動強度。從這兩個指標來看, 2017-2018這個冬春季流行強度是高于往年流行季節的。
目前不管是在北方還是南方,流感樣病例比例、流感檢測陽性率和流感暴發疫情起數連續幾周都是持續下降的,說明流感疫情在全國都在下降。
內地與香港流感死亡數統計標準并不相同
澎湃新聞:流感數據在我國是如何統計的?
馮錄召:流感在我國是一個丙類的法定傳染病,需要報個案,但是事實上流感的診斷需要實驗室檢測結果才能診斷,真正在臨床上進行實驗室檢測的病例數很少。
基本上局限在國家流感監測網絡里哨點醫院的一部分病例和一些大型三甲醫院或者部分教學醫院開展的一些臨床檢測,但這個不是全國醫療機構普遍開展的,僅僅是很少一部分。
事實上很少有國家要求報告所有的流感發病,因為都面臨臨床檢測不足的問題。
但是我國香港地區還有一些發達國家,相對來說臨床檢測開展的更多一些。香港700萬人口,報告的死亡病例數也不少,并不是它的流感疫情嚴重性比大陸高,而是因為它檢測診斷的多了。
澎湃新聞:內地和香港地區在流感死亡率統計口徑上有什么區別?
馮錄召:流感引起的一些并發癥導致的死亡,香港會把流感作為根本死因,也就是死因鏈里面很重要的一環:根本死因統計,所以它叫流感相關的死亡病例。
在香港不管是死于流感感染導致的病毒性肺炎,還是流感感染之后產生的一些并發癥或者慢性病急性加重,都可以歸因是流感的相關死亡。
我們內地其實也可以這樣統計,但是我們流感檢測的比較少,重癥病例里住院或者ICU的病例很少有流感檢測,第一環沒有,就沒有后面歸因于流感這個過程。記者王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