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月18日電 (記者 陳靜)近年來,通過糞菌移植治療腸道疾病、自閉癥一直備受關注。記者18日從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獲悉,在該院接受糞菌移植和小腸液移植治療的百余名自閉癥兒童睡眠質量改善、排便情況恢復正常、行為語言獲得改善。
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癥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上海十院兒科和腸道微生態診治中心共同合作,前期已對100余例自閉癥患兒進行了兒童糞菌移植和小腸液移植。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楊蓉18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臨床上,醫生們發現自閉癥兒童多伴有胃腸道癥狀,如便秘和腹瀉、食物過敏和不耐受、菌群失衡、某些營養元素缺乏、飲食結構單一等。這些都表明,自閉癥的發生可能和腸道功能障礙有關。這位專家指出,另外,自閉癥兒童在1歲以前開始出現癥狀,大多數發病都在3歲以內,與嬰兒腸道菌群的發育進程相重合,這意味著腸道微生物能否正常發育成熟并保持穩定直接關系到嬰兒的健康。

據了解,人類腸道菌群數量達10萬億。腸道菌群99%由厭氧菌組成,參與多種有益于宿主的反應。楊蓉表示,通過與基礎研究團隊合作,專家們對參與臨床研究項目的自閉癥患兒糞便進行了菌群測序,發現菌群結構不同于正常兒童;而給小鼠喂食自閉癥患兒的糞便,則可以發現其逐漸出現自閉癥的相關表現,“這進一步驗證了腸道菌群失衡可能是導致自閉癥發生的原因,該研究的結論與以往發表的相關研究成果一致。”近年來,醫學專家對腸腦軸的進一步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可能通過改變腸道與大腦信號溝通的神經遞質水平,從而影響大腦的功能。神經遞質是指,幫助生物信號從一個神經細胞傳遞到另外一個神經細胞的化學物質。
楊蓉介紹,移植前檢查發現:部分患兒腦部磁共振提示腦功能存在異常,腸道菌群結構和正常兒童明顯不同,同時大多數伴有食物過敏和不耐受。醫生通過對患兒進行飲食調整,同時進行糞菌移植,接受四個療程(每個療程一個月)的治療后,觀察療效。初步統計,伴有胃腸道癥狀的患兒有效率可達60%左右,而聯合小腸液移植的有效率可以提升至70%以上。
“茅茅(化名)今天能跟著做廣播操了”“茅茅愿意睡午覺了”“允允(化名)肯吃蔬菜和水果了”“允允今天主動問了為什么”……楊蓉告訴記者,最近一直收到家長發來的消息,喜悅之情從手機里透出來。據悉,13歲的茅茅在3歲時被確診為自閉癥,十年來父母一直堅持帶他去康復機構干預,但效果有限。去年9月,父母帶茅茅自愿參加了上海十院的糞菌移植治療臨床研究項目。第一療程,茅茅很快學會了吞服膠囊,情緒越來越穩定,生氣時不容易激動,大便也成形了,見到陌生人會做反應,在學校做早操也能跟上節奏了;第二療程,茅茅說話時邏輯性明顯改善;第三個療程,茅茅愿意睡午覺了;第四個療程,茅茅來復診時主動給醫生送上自己寫的祝福卡:“鮮花和綠葉結伴,愿您永遠快樂!”孩子短短幾個月的變化確實讓人驚喜。
“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將健康人糞便中的腸道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此前,上海九院普外科李幼生教授團隊曾采用“糞菌移植”新技術巧妙地為嚴重腹瀉患兒解除痛苦。上海市兒童醫院也成功運用糞菌移植技術治療兒童腸道疾病。醫生將急性腸道炎癥患兒媽媽的糞便經過處理后,移植到患兒腸道內,孩子成功康復。同時,該院將該技術擴展到神經領域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對自閉癥的研究,患兒通過口服糞菌膠囊來完成這一治療。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事實上,糞便治病古已有之,其最早的文獻記載始于1700年以前東晉時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在公元300年至400年間,東晉時期,葛洪《肘后備急方》記載,用人糞上清治療食物中毒、腹瀉、發熱并瀕臨死亡的患者,述“飲糞汁一升,即活”,可見有奇效。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也記載了使用發酵糞便的上清液、新鮮糞汁和兒童糞便來治療嚴重腹瀉、發熱、疼痛、嘔吐及便秘。
自閉癥的治療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目前,上海十院以兒科為中心組建了完整的治療體系,包括供體篩選與專職管理人員、糞菌移植標準化菌液和膠囊制備團隊、糞菌移植治療團隊、生物信息分析技術、腦功能磁共振影像學分析等專業團隊,在自閉癥的診治中不斷積累臨床經驗。

去年8月,上海市衛健委批準并發布了上海十院申報的《上海市菌群移植技術管理規范(2021年版)》,同年9月,上海人體腸道菌群功能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上海十院臨床醫學科創院區啟動。1000平方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GMP標準腸菌移植實驗室,擁有完整的糞菌移植規范,如供體篩選、標準化的菌液和膠囊制備、糞菌的質控等,自閉癥的菌群移植治療也被納入其中。
楊蓉坦言,目前該治療尚處于臨床研究階段,不合并胃腸道癥狀的自閉癥兒童,目前還沒有糞菌移植的隨訪結果。楊蓉透露,為進一步明確菌群移植治療是否真的有效,排除安慰劑效應,上海十院已啟動了“菌群移植治療自閉癥患兒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研究”,中國共計14家分中心(醫院)將參與研究,招募志愿家庭加入,衷心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來自星星的孩子”及其家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