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中國農歷大年初一,身在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的趙姍姍算計著4個小時的時差,臨近中午時,打開視頻通話。鏡頭中,出現了她的愛人、孩子還有父母,一家人互相拜年,關心詢問各自的情況。
2023年12月7日,由5名醫護人員組成的第三批援基里巴斯中國(山東)醫療隊,自濟南出發,飛抵基里巴斯塔拉瓦,開啟為期1年的援外任務。這其中包括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趙姍姍,山東省立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博士甄長青,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影像科主治醫師趙鈺瑩,濱州市中心醫院超聲科主治醫師孫輝以及擔任隊長的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王占青。
這是趙姍姍在異國他鄉度過的第一個春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想家人時就不斷翻看手機里的照片,經常忍不住掉眼淚,但轉過身投入臨床工作時,也變得更有動力。”在接受線上采訪時,趙姍姍說,家人以及單位的支持,支撐她在萬里之外全身心地做好援外工作。
自落地基里巴斯以來,趙姍姍大部分時間堅守在手術室,負責常規和急癥手術的麻醉以及急危重癥患者搶救。
“我所在的麻醉科僅有兩名麻醉醫生,每天要完成近20臺手術。”趙姍姍告訴記者,盡管日常工作和帶教任務較為繁重,還一度面臨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當地生活物資和醫療耗材短缺等困難,但經過兩個多月的磨練,她已經逐漸熟悉當地的臨床工作,同時和基里巴斯患者、醫務人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記得我曾為一個取鼻腔異物的4歲孩子做麻醉。孩子進入手術室后,因為害怕打針一直哭。我就讓他的媽媽換了衣服進來陪著孩子,一直到手術結束。令我意外的是,孩子的媽媽事后通過當地社交軟件上找到我,并留言感謝我像媽媽一樣守護在孩子身邊。”在趙姍姍看來,作為醫務人員,這些都是她的分內工作,但是初到異國能獲得當地患者家屬的感謝和肯定,讓她的心里流淌著溢于言表的溫暖與感動。
作為此次援基里巴斯中國(山東)醫療隊隊長,王占青同趙姍姍一樣,對一些援外困難深有體會。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醫療隊在救治當地患者過程中,收獲越來越多的信任和感謝,甚至有的病人學著用中文和他們說“謝謝”。
王占青通過微信向記者介紹說,他們醫療隊在今年元旦晚會上,搶救了一位心臟驟停女孩Mari,該事跡經基里巴斯主流媒體、中國駐基里巴斯大使館公眾號等報道后廣受贊譽。近一個多月以來,醫療隊通過Facebook和電話了解關注Mari的健康情況。
“2月初中國小年期間,我們受Mari邀請到她家中看望,查看了她的恢復情況,并為她送上春節禮物。”王占青說,Mari不僅感激中國醫療隊,還將他們視為一家人,并在他們的提議下起了中文名字“麗麗”。“我們和麗麗的故事獲中國駐基里巴斯使館大使和基里巴斯總統高度贊賞,成為中基友誼的見證。”
中國龍年春節期間,援外醫療隊有3天的休假時間。他們在辦年貨、貼春聯、包餃子、搞聯歡之余,還專門預留了在當地開展義診的時間。“在義診的過程中,我們會與當地人分享中國春節的歷史和習俗,盡我們所能為他們送上一份健康禮。”王占青表示。
展望2024年,王占青和他的隊員們希望繼續做好援外醫療工作,造福更多基里巴斯民眾,同時通過對當地醫務人員開展帶教和培訓工作,爭取為基里巴斯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架起中基兩國友誼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