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0日電(張依琳)今天是世界骨質疏松日。國家衛健委2018年公布的數據顯示,骨質疏松癥已成為我國50歲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問題,但居民對骨質疏松癥認知普遍不足。骨質疏松有什么癥狀?我們又該如何預防?

50歲以上人群容易“骨頭脆”,女性更需注意
2018年國家衛健委公布我國首次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骨質疏松癥已成為我國50歲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問題,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19.2%,其中中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癥問題尤為嚴重,患病率高達32.1%。
北京市海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石巖介紹,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低、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質疏松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這其中,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是兩種常見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
老年性骨質疏松是70歲以上出現的骨質疏松。同等年齡下男性骨量會高,所以中老年女性骨質疏松問題尤為嚴重。
而絕經后骨質疏松一般是在女性絕經期大概十年之內出現的,這種骨質疏松是由于激素水平變化導致的骨量大量流失。
也就是說,隨著年齡增加,人們不可避免會出現骨質疏松。此外,種族,性別之間也會存在差異。
另外,專家表示,缺乏運動,吸煙,過量飲酒,過度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低體重,嚴重的營養缺失……這些都是骨質疏松的高危因素。

抽筋、駝背?當心骨頭在悄悄變脆
專家強調,骨質疏松是一個“隱秘的殺手”,因為許多骨質疏松患者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的癥狀。
同時,根據國家衛健委的調查顯示,2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相關知識知曉率僅為11.7%。居民對骨質疏松癥認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檢測率亟待提高。
公眾對骨質疏松癥預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些人認為得了也無法避免,很容易對疾病有所忽視。
專家介紹,骨質疏松典型的癥狀有以下幾種:
1.疼痛:可以出現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
2.身高變矮、駝背:最常見癥狀;
3.反復抽筋:晚上睡覺時經常出現抽筋,那就很可能是身體鈣含量較低引起的;
4.呼吸功能下降:嚴重的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的患者可能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5.脆性骨折:在輕微外力下出現的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最常見的部位就是脊柱、髖關節骨折,還包括肩關節、腕關節、骨盆。
專家強調,髖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之一,常被稱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由于老年人骨折的手術治療風險大,長時間臥床會導致骨量進一步流失加重骨質疏松,進入惡性循環,甚至引發肺炎,褥瘡,血栓等嚴重的臥床病發癥,危及生命。
因此,一些骨質疏松癥患者在衛生間滑倒,或者嚴重者打噴嚏、咳嗽時導致的骨折,都可能會引起很嚴重的后果。

早防早治,讓骨頭強壯起來
骨質疏松癥是一個靜悄悄的疾病,在年紀漸長的過程中,很多中老年人還沒意識到骨骼和時間都在無聲中流失了,骨質疏松癥就悄然而至。
專家介紹,警惕骨質疏松風險,可以利用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設計的骨質疏松風險一分鐘測試題,或亞洲人的骨質疏松評測工具,進行簡單的評分和對照。
除此之外,定期去正規醫院檢測骨密度。例如,骨密度檢測中雙能X射線骨密度儀是目前診斷的金標準。
而對于被診斷了骨質疏松癥的患者,預防骨折就是頭號目標,需及時就醫,聽從醫囑,配合藥物或手術治療。
專家強調,手術其實只是補救措施。骨質疏松雖是“老年遭殃”,卻往往可以追溯到“青年埋禍”。因此,提早預防是延緩骨質疏松發展的最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多一些牛奶的攝入,注意均衡膳食、合理營養、適度運動、戒煙限酒、常曬太陽等良好生活方式預防骨質疏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