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在外務工多年的韓茗萱回到老家廈門市海滄區漸美村。久違的團圓少不了一家人熱熱鬧鬧聚餐。剛回村里,韓茗萱就與妹妹相約一同前往農貿市場采購食材。
來到漸美村的農貿市場,韓茗萱驚訝地發現,記憶中遠遠就能聞見腥味的鐵皮房化身為兩層洋氣小樓,原本只有兩三個攤位的農貿市場現在精細劃分為肉類區、蔬菜區、海鮮區、貝類區……
連城白鶩鴨、廣州桂花魚、乳山大生蠔、云南沃柑、泰國進口椰青……跟著妹妹一番采購后,韓茗萱感嘆:“村里的菜市場一點也不輸大超市,咱村村民的消費能力真不賴。”
“可不是嘛,你外出的這幾年,村里大伙賺錢的路子越來越寬,福利待遇越來越好,開始注重提升生活品質。咱們臨近幾戶家家用上大牌電器、開上新能源汽車……”回家的路上,妹妹一臉興奮地向姐姐講述幸福富足的鄉村生活。
近年來,海滄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緊握品質內涵,在積極拓寬村民收入渠道的同時,大力開展民生保障、移風易俗、安全防范意識宣傳等工作,引導村民們能賺錢、能攢錢、會花錢,推動農村消費不斷擴容升級。
全力拓寬賺錢路
日前,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崔永輝先后來到海滄街道古樓農場和囷瑤村、嵩嶼街道貞庵村,認真察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滄江文體中心、民宿一條街等,詳細了解村情村貌、產業發展、基層黨建等情況,與區、鎮、村干部深入探討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據悉,近年來,廈門海滄在農村常態化開展招聘活動、創業扶持、技能培訓、促進轉產就業工作,同時充分利用市直單位、國有企業資源優勢,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選派駐村工作隊,協助落實集體經濟項目用地選址、項目生成、協議存款等事項,不斷提升群眾和村集體經濟收入。記者了解到,去年海滄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035元,增幅全市第一,實現福建省“十七連冠”。
在新陽街道新垵村,記者看到新垵正順廣場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下半年可投入使用。未來,這里將成為一座集特色餐飲、休閑娛樂、潮玩體驗、生活配套、夜經濟等多元業態于一體的閩南風商業綜合體。
新垵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明鋒表示,新垵正順廣場的建設旨在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們的錢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目前全村入股的村民有8000多人。
引導樹立正確消費觀
“以前,親戚朋友紅白喜事往來,一年得花超過兩萬元。”海滄區漸美村村民黃云才算了一筆賬。“近幾年,紅白喜事簡樸操辦的風氣在村里推行開來。白事宴請都控制在三菜一湯。兩三年省了6萬元,我打算用這筆錢貸款買輛新能源轎車,接送老婆上下班。”黃云才對記者說。
廈門市海滄區漸美村黨委委員許月瓊說:“近年來,村委多次組織村干部、鄉賢、村民協商議事,共同提出移風易俗的建議,村里老人協會及廟堂理事會主動承擔宣傳和引導的工作。如今村中女兒出嫁給每戶人家送6顆糖果,新生兒滿月登門送油飯……”
移風易俗的新風漸漸吹散了農村泛濫的“人情味”,讓村民們省錢又省心。在不斷提升農村群眾收入的同時,廈門海滄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幫助村民守好錢袋子,引導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
近年來,面對手段層出不窮的電信詐騙,海滄加大農村反詐宣傳工作力度、深度,努力提升村民防范風險的意識。近日,海滄區紅裙子志愿服務隊“銀齡衛士”防詐騙志愿服務項目入選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
據悉,該項目通過結合親身經歷當教材,定期摸排敲門嘮家常等方式,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的風險防騙意識,減少或及時制止老年人受騙案件的發生。項目自運行以來,已形成一支超350人的穩定隊伍,帶動10支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共開展服務192次,服務受眾72000多人,有效勸阻險被詐騙老年人300余人,阻止、挽回經濟損失近400萬元,為3個結對社區90%老人安裝了反詐App,并教他們熟練使用。
不斷提升生活保障
近日,76歲的蘇美蘭走進海滄街道溫厝社區山后社老人幸福食堂。小炒肉、炒豆干、燉雞湯……熱乎乎的午餐準點上桌。飯桌上,幾位“老閨蜜”一邊夸著今天的飯菜可口,一邊商量報團去北京旅游。
“快80歲了,還沒去過北京呢。從去年開始村里75歲以上的老人在幸福食堂都能免費就餐,比家里吃的還要好。村里醫療保障也很好,定期有醫生上門尋訪。”蘇美蘭笑得快合不攏嘴了。
據了解,目前海滄街道開放漸美村、溫厝社區、青礁村3處幸福食堂,為村民提供便利的就餐服務,惠及數百名老人。
幸福食堂,讓老有所養;為全區居民買保險,更是讓他們在幸福的大道上越走越穩。
為保障轄區居民安全,提高全區社會治安綜合保障水平,截至目前,海滄區已經為轄區群眾連續5年購買社會治安綜合保險,保險責任已經從2018年的6項拓展至去年的22項。當海滄居民發生財產盜搶、銀行卡盜刷、搶劫搶奪案件、火災、爆炸事件、校園傷害等情形,都可以免費申請綜治保險。
不久前,新垵村一電腦配件零售店著火,村民柯先生損失嚴重。在柯先生的反映下,相關部門迅速核實,最終柯先生獲得35000元的保險金。“多虧了政府給我們買的保單,真是雪中送炭。這份保單為我們老百姓的小日子上了一道安全閥,安全感滿滿。”村民柯先生開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