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疫苗技術。經小鼠實驗驗證,它可針對多種未來可能引發疾病暴發的冠狀病毒提供免疫防護,甚至包括那些人們尚未了解的冠狀病毒。這是一種被稱為“主動疫苗學”的疫苗開發新方法,它使科學家能夠在病原體出現之前就研制出對應疫苗。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
傳統疫苗通常采用包含單一抗原的方式來訓練免疫系統對抗特定病毒,這可能無法預防多種現有的冠狀病毒或新出現的病原體。
新疫苗的工作原理是訓練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8種不同冠狀病毒的特定區域。其有效的關鍵點在于,疫苗針對的特定病毒區域,也存在于許多相關冠狀病毒中。通過訓練免疫系統攻擊這些區域,就可針對疫苗中未包含的其他冠狀病毒提供防護,包括尚未識別出的冠狀病毒。
研究人員指出,科學家在上次大流行期間迅速研發出了新冠疫苗,但世界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危機。人們需要弄清楚如何優化應對策略,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開發出能夠提前應對多種新病原體的疫苗。
這一名為“Quartet Nanocage”的疫苗基于納米顆粒結構,即使用新型“蛋白質強力膠”將不同病毒抗原的鏈結構連接到該納米顆粒上。這些鏈結構中包含多種抗原,可有效訓練免疫系統瞄準多種冠狀病毒共享的特定區域。
新型疫苗在預先接種的小鼠體內已引發了廣泛的免疫反應,而且新疫苗的設計比目前正開發的其他具有廣泛保護性的疫苗簡單得多,這也將加快其進入臨床試驗的速度。
【總編輯圈點】
兩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在人類對抗天花的長期摸索中誕生。自此,流感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新冠疫苗等眾多疫苗陸續問世,成為讓人們對付不同病毒的強大武器。不得不承認,傳統疫苗基本采用被動防御的方法,即利用單一抗原應對已出現的特定病毒。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提醒人們,面對不斷進化的病毒,甚至還未出現的新病毒,主動出擊或許是更佳策略。在與各類病毒進行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主動疫苗”的出現,有望助力人類的防疫武器能早日“鳥槍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