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19日電 (戚亞平 李桃)“現在病人血壓較低、心跳較快,鹽酸曲氧腎上腺素同時有升血壓、降心率的作用,所以我們選擇這個藥是最好的……”近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醫院手術室內,援疆醫生陸蓉給徒弟李超講解著手術麻醉過程中的應急搶救知識。
阿拉爾醫院手術麻醉科住院醫師李超說:“陸老師來了之后,給我們帶來了新技術、新項目,也教會了我許多關于術中麻醉并發癥的相關處理知識,讓病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更好地保障。”
這是浙江省臺州市“組團式”醫療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援疆醫生陸蓉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積極傳幫帶,以高度的責任心、過硬的技術本領,助力阿拉爾醫院學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2020年初,陸蓉加入臺州第十批醫療援疆團隊,來到阿拉爾醫院掛職手術麻醉科副主任。上班第一天,她就針對該科室的技術短板定下了援疆工作目標。
“我剛到阿拉爾醫院,發現手麻科麻醉醫生渴望技術提升的積極性非常高。當時我就下定決心,既然來了,就要把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到這里,讓他們在當地就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陸蓉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實現“留下帶不走的人才”目標,陸蓉經常召集科室骨干積極謀劃,為科室未來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把自己的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管理經驗毫無保留地進行傳授,與徒弟共同完成手術400余例,為阿拉爾醫院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技術型醫療人才隊伍貢獻著力量。
譚琴從學校畢業后就到阿拉爾醫院參與臨床工作,經驗和技術都有些欠缺,為此,陸蓉將她收作自己的徒弟,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讓她的麻醉技術在短時間內有了很大提高。

“陸老師來了以后,給我們傳授了很多前沿的麻醉知識和技術,與臨床結合,鞏固所學內容,使我們的技術更加成熟,知識也更加豐富。”阿拉爾醫院手術麻醉科住院醫師譚琴說。
除在人才隊伍建設、傳幫帶上下功夫,陸蓉還以后方臺州市中心醫院為技術支撐,協助阿拉爾醫院“醫共體”建設,成功創建三甲醫院;借助“組團式”醫療援疆隊伍力量,開展無痛下支氣管鏡檢查和治療60余例;開創首例兒科無痛支氣管鏡、首例MECT(改良電休克治療)等新技術新項目;配合兒科、婦產科建立手術室產科快速反應團隊,形成多學科合作模式,成功救治手術室疑難危重孕產婦10余名;積極開展運用可視喉鏡,提高麻醉安全系數,成功處理搶救危重患者10余例,填補了阿拉爾醫院多項技術空白。
阿拉爾醫院手術麻醉科主任吳國榮說:“通過陸老師一年多的努力,無論是麻醉科整體專業技術水平,還是日常管理都得到了明顯提高,尤其是我們科室的新技術、新項目有了較大突破,服務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