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張尼)2021年5月31日是第34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為“承諾戒煙”。在中國,由于煙草危害的認識、戒煙服務尚不普及等原因,戒煙嘗試率較低。來自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國內嘗試戒煙的吸煙者中大部分未使用過任何戒煙服務,另外,如何提升戒煙藥物的可及性也亟待解決。

九成戒煙者是靠意志力“干戒”?
中國是世界上的煙草生產和消費大國,煙民數量龐大,煙草所致疾病負擔給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帶來嚴峻挑戰。
戒煙是降低吸煙者煙草使用相關的疾病負擔和過早死亡的唯一有效途徑。《健康中國行(2019-2030年)》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分別低于24.5%和20%。但在當前,由于社會上對煙草危害的認識、戒煙服務還不普及等原因,煙民的戒煙嘗試率并不高。
18日,在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與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共同舉辦的“2021年世界無煙日戒煙倡導活動”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副主任肖琳介紹了這樣一組數字:19.8%的吸煙者過去12個月內嘗試過戒煙,但過去12個月嘗試過戒煙的人當中,90.1%未使用過任何戒煙服務。
“這就意味著,有九成人都靠意志力在‘干戒’。”肖琳說。
早在2008年,原衛生部就出臺了《無煙醫療衛生機構標準(試行)》。其中明確要求,醫務人員掌握控煙知識、方法和技巧,對吸煙者至少提供簡短的勸阻指導。
但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嘗試過戒煙的人當中,只有4.6%使用過藥物治療,3.2%使用過咨詢或建議。另外,只有0.3%的撥打過戒煙熱線。
“多項研究表明,簡短戒煙干預者的戒煙率較無干預者顯著提高。此外,簡短戒煙干預以其時間短、操作簡單的優勢提高了戒煙服務的成本效益。”
肖琳強調,如果戒煙服務是一個三角的金字塔型,醫生提供簡短戒煙建議是戒煙服務的基座,應在這部分服務重點發力。

戒煙藥物尚未入醫保 專家吁提升藥物可及性
早在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煙草依賴作為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列入國際疾病。
“目前,73個國家有國家戒煙策略、82個國家有臨床戒煙指南。”北京市控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小波介紹。
但在專家看來,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吸煙者想戒煙比例不高。另外,對于很多吸煙者來說,戒煙藥物的可及性也有待提高。
2020年9月1日實施的《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了幾類不納入《藥品目錄》的藥品,其中就包括戒煙、戒酒等作用的藥品。
崔小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戒煙是預防和治療各類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的一級措施,但目前醫保報銷還沒有對戒煙藥物“開綠燈”,這對煙民患者療效有很大影響。
因此,崔小波建議將煙草依賴疾病納入門診慢特病病種管理范圍,制定將戒煙治療納入醫保的政策研究范圍;將戒煙作為治療周期長、對健康損害大、費用負擔重的疾病門診費用納入共濟保障范圍。
此外,他認為,可以將戒煙藥物納入定點零售藥店,支持外配處方在定點零售藥店結算和配藥,充分發揮定點零售藥店便民、可及的作用,同時可以探索將戒煙作為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保障范圍。
肖琳也強調,做好戒煙工作,需要整合多種戒煙服務模式,加強戒煙服務體系建設,把戒煙整合到日常醫療衛生服務中。(完)